我国为什么不推广龙芯?龙芯为啥没成气候?这是真的么? 中国芯片产业在二十多年前几乎一片空白,当时国外技术已经垄断市场。 2001年龙芯项目启动时,国内其他企业都在用现成的国外技术,比如华为用ARM、联想用X86,但龙芯偏偏选了条最难的路,自己改造MIPS架构,从头打造完全自主的芯片体系。 这个决定听着热血,可现实给了当头一棒,早期龙芯性能比同期英特尔芯片落后十年,电脑装个微信都要通过“翻译”软件,卡得像老牛拉破车。老百姓买电脑图的是方便好用,谁愿意花钱买罪受? 那时候龙芯电脑全靠政府和国企采购撑着,但到了机房基本都在吃灰。有单位采购100台龙芯电脑,结果99台被锁进仓库,只剩1台应付检查。市场不买账的根本原因很现实,2015年龙芯电脑卖4000块,性能还不如2500块的ARM电脑。 就在大家都觉得龙芯要凉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美国“棱镜门”事件曝光后,国家开始狠抓信息安全,电力系统、高铁控制这些关键领域突然需要“绝对安全”的国产芯片。 龙芯虽然跑不快Windows,但胜在“底子干净”,慢慢在卫星、导弹、核电站这些特殊领域找到了位置。比如北斗卫星上的抗辐射芯片,龙芯能做到连续十年不出故障,高铁控制系统用龙芯后,直接把35个安全隐患堵在了设计阶段。 现在回头看,龙芯就像个倔强的理工男,消费市场上拼不过“高富帅”国外芯片,却在深山里的核电站、太空中的卫星上默默干活。 有人说它死脑筋,当年要是像华为一样用ARM架构,说不定早就成功了。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份固执给中国留了条后路,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转头找龙芯买技术,国内电网调度系统被外国断供时能立刻换上龙芯顶岗。 如今龙芯每年出货50万片,90%用在国家命脉行业,虽然普通消费者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就像藏在航母底舱的备用发动机,关键时刻能救命。 这事给我们提了个醒:有些技术不能光算经济账。就像家里装修时多花两万块装防火门窗,平时用不上,火灾时能保命。 龙芯二十年的经历证明,自主创新这条路注定孤独又烧钱,但对于大国来说,手里握着这张“安全牌”,才能在别人掀桌子的时候继续玩下去。
美国刚松口放行,承诺英伟达只要搬厂回国就可以继续卖芯片给中国,但转眼中国就来了个
【69评论】【5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