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就是孟玉楼。孟玉楼头婚嫁给了布贩杨宗锡,大家不要觉得布这个商品看起来很无聊,在那个没有大型纺织机的年代,布匹和钱即便不相等,也是很贵重了。杨宗锡死后,两人没有孩子,孟玉楼便打算意改嫁。媒婆就找到了西门庆。
媒婆说,孟玉楼很富裕,“南京拔步床两张,四季衣服有四五箱,珠子箍儿,金宝石头面,金镯银钏不消说,现银也有上千两”,这一下就让西门庆心动了。又听到孟玉楼长得好,会弹唱,他就更中意了,马上就要去相亲。
见面后,西门庆发现孟玉楼的确长得不错,家境也不错,但是年龄虚报了。一开始媒婆说孟玉楼二十五六岁,见面了才发现币西门庆还大两岁。不过西门庆对此并不介意,他就开始琢磨怎么娶到这个富裕俏寡妇了~
为了摆平孟玉楼前夫家族,西门庆找到了孟玉楼前夫姑姑杨姑娘。这个杨姑娘其实似乎个孤身老太婆,害怕将来无依无靠。于是西门庆客客气气上门,带着绸缎和礼物,还有三十两银子,认杨姑娘做亲。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激励机制:
如果办成了婚事,会再送杨姑娘七十两银子、两匹缎子,以后两家算是亲戚,只管上门行走
杨姑娘觉得很合适,就同意了,帮助西门庆顶住了孟玉楼前夫舅舅的压力,办成了亲事。
孟玉楼前夫的舅舅为啥有意见?是希望外甥媳妇守寡么?也不是,他收了尚举人家的钱,希望外甥媳妇嫁到尚举人家里去,但是他拿出来说的理由是,你孟玉楼丈夫死了,你改嫁可以,但不能带走小叔子的钱,意思是要她净身出户。
然后就被杨姑娘一顿下半身问候了祖宗十八代....
孟玉楼嫁过去之后,西门庆立刻把她带来的南京描金彩漆拔步床给女儿当了陪嫁,理由是来不及赶制。但他女儿又不是刚订婚,早干啥去了?这里的心思,孟玉楼清清楚楚。
所以之后孟玉楼一直淡然处事,不争不抢,到处都刷存在,但是到处都不冒尖。不仅如此,她还开始哭穷。比如和潘金莲下棋的时候:
“你两个(孟玉楼和潘金莲)下棋赌些甚么?”金莲道:“俺两个自下一盘耍子,平白赌什么?”西门庆道:“等我和你们下一盘,那个输了,拿出一两银子做东道。”金莲道:“俺们没银子。”
这说明孟玉楼尽管有钱,但平时根本不玩钱,别问,问就是没钱
再比如吴月娘月下发愿,和西门庆重归于好后,孟玉楼提议凑份子办一场酒,大家热闹下:
“咱两个每人出五钱银子,叫李瓶儿拿出一两来,原为他的事起。今日安排一席酒,一者与他两个把一杯,二者当家儿只当赏雪,耍戏一日,有何不可?”
她把自己和最穷的潘金莲、孙雪娥拉平,都是五钱银子,而富婆李瓶儿则被安排了一两。这是明摆着在说:
我没钱,我不是富婆
孟玉楼舍弃了尚举人家正室娘子的地位,带资跑来给西门庆做第三房小妾,图的是啥呢?很大程度上,图的是“感觉”或者说“欲望”。她还年轻,又漂亮,渴望和高大帅气风流浪漫的郎君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哪怕做小也无所谓。
但是没想到,男人爱的,只有自己的钱,一过门就开始图钱。最要命的是,男人对她也没有爱,甚至没什么感情,很快四姨太五姨太就进门了,五姨太潘金莲几乎霸占了男人,而等到更漂亮更多金关键是十分大方的俏寡妇李瓶儿进门后,孟玉楼彻底失去了宠爱。
她开始明白,钱,才是自己唯一的依靠。她看钱看的很紧,绝不随便漏一星半点。
这番心思,西门庆也是知道的。一般来说,他的妻妾只要过生日,西门庆再忙,晚上也要去至少陪一下,但有一次孟玉楼过生日,西门庆就是不去。最后大房月娘各种劝,西门庆才去了。
有一句话叫,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西门庆一定非常相信这句话。在他眼中,最爱自己的女人是肯给自己疯狂花钱的李瓶儿,绝对不是扣扣嗖嗖的孟玉楼。而孟玉楼一定也很信这句话,西门庆没在她身上花太多钱,于是她决定,还是自己爱自己吧。
西门庆死后,孟玉楼在上坟的时候,被比自己小的李衙内相中,定要娶为正房。此时吴月娘倒是还记得她那张床,就把西门庆当初花60两银子买给潘金莲的螺钿床赔给了孟玉楼,算是弥补了当年从她手里拿走的那张南京拔步床。
没想到,孟玉楼嫁到西门庆家这几年,对她最大方的,居然是正房太太。
这难道是因为吴月娘爱她?比西门庆还爱?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吴月娘虽然也有小人的一面,但整体来说,她为人处世,总讲究一个公道。而那位看起来情意绵绵的西门大官人,一提到钱,却处处算计吝啬。
还好,孟玉楼醒悟的早,看住了钱,也就看住了后半辈子立身之本。而到死都没有醒悟的李瓶儿,虽然比孟玉楼富贵的多,却无缘享福了。
更讽刺的是,孟玉楼当年想用钱吸引个风流少年郎,结果吸引来的人一心要谋夺她的钱;等到她不再花钱,甚至都断了再嫁的念想的时候,却收获了最美满的爱情和婚姻。这一次,她有了正房名分,丈夫年轻帅气,地位高家境好,对她一往情深,她甚至还在高龄头一次当了母亲。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也。
前两次婚姻欠她的,现在一股脑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