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鲁迅去世后,原配朱安每天只能喝着汤水似的稀粥,吃着几块酱萝卜。她想卖

青史如烟啊 2025-05-10 11:04:03

1936年,鲁迅去世后,原配朱安每天只能喝着汤水似的稀粥,吃着几块酱萝卜。她想卖掉鲁迅的藏书维持生计,没想到却受到了许广平的阻挠。鲁迅的朋友,纷纷指责她无知,最后这个忍了几十年的女人终于爆发:“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为什么不保存我?”

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他的婚事自然是大事。自从鲁迅的父亲去世之后,周老太太更是整日的寻思琢磨,给鲁迅找媳妇。

当时鲁迅已经家道中落,门第高的看不上他们,门第低的他们看不上。找来找去,就找着了朱安。

1878年6月,朱安出生在浙江绍兴,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

周老太太见两家门第相当,朱安又非常听话,就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去朱家“请庚”。

1901年,鲁迅就要从南京的新派学堂毕业,长辈们为凑一个“双喜临门”,很快定下了婚期。

可是没多久,鲁迅就获得了赴日本留学深造的机会。

1902年3月,鲁迅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轮渡。一走就是四年,再也没有提和朱安的婚事。他唯一通过周家向未过门妻子传达的讯息是:要朱安放弃缠足,并要她认字念书。

婚是订了,可鲁迅迟迟不回家。

1906年,距去朱家提亲过去了五年之久,朱安也早已成为了一名28岁的“老姑娘”,鲁迅的母亲终于按耐不住,写信谎称自己生病把留学日本已经多年的鲁迅给骗了回来。

回到家,看见已经装修完毕、摆放着成品物品的房屋,鲁迅才深知自己被骗了。

婚礼当天,当鲁迅看到她的三寸金莲之后就更加反感了,于是成婚当晚鲁迅睡到了书房,并且第三天就回了日本。

虽然丈夫走了,但是朱安依然心存幻想,以为只要自己好好做周家大媳妇,丈夫终有一天会回心转意。

于是朱安努力侍奉婆婆,恪守妇道,赢得了婆婆的赞赏。但遗憾的是,朱安的行为能够打动婆婆鲁瑞,却打动不了丈夫鲁迅。

1909年,鲁迅回国,但是他对朱安的态度,让朱安很是心凉。

一个月后,鲁迅去杭州教书,一年后鲁迅有回到绍兴,到府中学堂任教,但是他却选择住校,偶尔他择近路穿过坟地回到城市另一头自己的家里,不过是为看望母亲。

1919年,鲁迅买了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一处院子,鲁迅试探着问了问朱安愿不愿和自己一起搬家,朱安坚定地表示,无论如何自己这辈子都愿意跟着鲁迅。

她委屈着,依然讨好着他。那以后,鲁迅与她分床,不穿她补的衣服。但是在朱安生病时,他还是会带她去看病。

1927年,鲁迅在上海与许广平同居了。

没有先来后到,只有三观合不合,许广平很快和鲁迅生下了一个孩子周海婴。

朱安非常难过,终于死了心。就这样,她依然没有想过离开鲁迅,而此后她在周家存在的唯一的价值,就是陪伴她的婆婆度过余生。

1936年,鲁迅去世以后,朱安和婆婆的生活,主要由许广平和周作人负责。后来,婆婆也去世了,朱安的日子,才真正变得难熬起来。

她每天的食物是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己制作的腌菜,但是很多时候连这样的生活都不能保障,于是有人怂恿她卖掉鲁迅在北平的藏书,没想到,这一消息惊动了社会各界。

有一天,朱安家里突然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对朱安说:“我们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今日听闻您欲出售先生藏书,特来叮嘱您万万不可,鲁迅的遗物无价,须妥善保存,请您三思”。

原来他们是许广平的委托来组织朱安卖书的。

朱安哀怨地对他们讲:“你们只说先生的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来保存保存我啊!”

后来这些人告诉朱安,许广平在上海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朱安的态度转变了,她再也没提过卖书的事情,而且表示愿意把鲁迅遗物的继承权交给周海婴。

后来当有人想以鲁迅的名义,接济艰难度日的朱安,朱安一一拒绝了,她表示“宁自苦,不愿苟取”。

1947年,朱安在鲁迅去世后又苦熬了十一年,便孤单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终前,朱安泪流满面地说,她希望死后能葬在大先生旁边,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平和海婴。可是朱安的这个心愿最终没有实现。

鲁迅没办法给朱安一个正常的婚姻,他只能给她提供一定的经济上的支持。鲁迅曾对人说:“朱安只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朱安对鲁迅没有半句微词,只有深深的理解和感激。“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

朱安和鲁迅的婚姻是悲剧的,但这个悲剧很难说清是谁造成的。鲁迅不喜欢朱安,但是他也不能和朱安离婚,因为他知道在那个时代,被离婚的女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

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能够强求,唯独感情是强求不来的。可是在古代包办婚姻的封建制度下,多少夫妻在结婚之前是完全没有感情的,也造就了多少悲剧性的婚姻。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