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个寡母的4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她把一团棉花塞进最后一个儿子嘴里,然后用力搂住胸膛,紧紧的捂住嘴巴,直到把儿子捂死后,她才放松下来。她没有后悔,反而高兴地说:“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一位母亲狠心杀死唯一的儿子? 这位母亲叫邓玉芬,她也是八路军们的“邓妈妈”。 1891年,邓玉芬出生在密云县的一个贫穷的村子里,家里近十口人都是“靠天吃饭”,邓玉芬十几岁时,就嫁给了同村的一个男人。 婚后的邓玉芬勤劳能干,先后生下了七个儿子,丈夫在外做苦力,邓玉芬则拉扯着七个孩子长大。 但日本人的侵略却打破了平静的生活,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甚至肆意屠戮中国的百姓,在外做苦力的丈夫生怕哪一日成为了日本人的刀下亡魂,只好回到了家中靠种地为生。 在心惊胆战的日子中捱了好几年,邓玉芬害怕日本人有一日会攻进村子。 1938年,八路军第四纵队在密云开辟根据地,各个村子里开办了夜校和妇女识字班,邓玉芬就是其中的学员之一。 在夜校里,邓玉芬学习到了日本人的行为叫“侵略”,只有中国人团结起来,才能将侵略者给赶出中国去。 看着八路军和日本人打游击战,将日本人打的进不了村子,便让三个儿子加入了游击队,跟着八路军一起打鬼子。 而邓玉芬则自愿成为了八路军的后勤人员,种粮食送给八路军当军粮,亲手缝制鞋子和衣裳,丈夫充当通讯员,将一批批的物资送到了八路军的手中。 邓玉芬的家也成为了八路军的联络点,每逢有八路军路过,必定会收到邓玉芬亲手种的粮食或是衣鞋之类的物品。 时间一长,邓玉芬就被八路军们亲切的称为“邓妈妈”,但邓玉芬却永远的失去了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在和日本人对战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将热血洒在了密云的土地上。 邓玉芬悲痛难抑,但她深知儿子是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只要将来能赶走日本人,儿子们就没有白死。 邓玉芬还未从丧子的悲痛中走出,就将剩下两个成年的儿子和丈夫一起送去了前线,让他们多杀几个鬼子为家人报仇。 邓玉芬拉扯着两个小儿子,依旧是八路军最坚实的后勤力量。她会将八路军的伤员像孩子一样照顾,等他们身体恢复后才让他们离开。 但前线又一次传来了噩耗,丈夫和四儿子,五儿子先后战死,邓玉芬成为了寡妇。 偏偏就在收到消息后的两日后,六儿子自己从家里跑了出去,邓玉芬找焦急的四处找孩子,却得知日本人进了村,她只能带着年仅6岁的小儿子往大山深处逃去。 日本人但凡闯进一个村子,必定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一旦六儿子遇到了日本人,恐怕再难活命。 邓玉芬和村民们一起躲到了大山里的山洞之中,这里十分偏僻,日本人很难察觉。 不过被日本人看到空荡荡的村子,认定村民们都逃到了深山之中,便派了部队进行搜山,并且下令“不留活口”。 邓玉芬和村民们在山洞里惴惴不安,可小儿子却突然发起了高烧,孩子因为身体不舒服,不停的哭闹喊叫,而巡逻的日本兵越来越近,这个声音肯定会把日本兵引来。 为了护住村民们的安全,邓玉芬从身上的衣服中撕下来一块棉花,塞进了儿子的嘴中,接着又用手捂住嘴,不让儿子发出一点声音。 日本兵搜寻无果后便选择了撤退,邓玉芬赶紧看怀里的小儿子,他的脸颊微红,但鼻孔处已经没了呼吸。 操劳了一辈子的邓玉芬失去了丈夫和七个儿子,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邓玉芬将这个消息带到了丈夫和儿子们的坟前,告诉他们日本人被赶跑了,可以安息了! 1970年2月,邓玉芬因病逝世,为了纪念她在抗日战争中“抗战到底,英勇无畏”的精神,密云县为在当地建设了邓玉芬雕塑和广场。、
1944年,一个寡母的4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她把一团棉花塞进最后一个儿子嘴里
青史如烟啊
2025-05-12 11:29:49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