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共产党李白夫妇被日军抓捕,李白遭受非人折磨仍旧什么都不说,没想到变态的日军竟把李白妻子的外衣当场撕掉,并威胁他:再不招供,就让你看看你妻子的下场! 那是1949年5月7日,一个原本应该充满希望的春日。在浦东戚家庙一处偏僻的角落,枪声骤然响起,李白和其他12位革命者倒在了冰冷的地面上。此时,距离上海完全解放仅剩20天。他们几乎能听到解放军战靴踏过街道的声音,却永远无法亲眼见证那一刻的到来。 就这样,这位湖南浏阳人,这位原名李华初的共产党人,在39岁的年纪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回1937年的秋天,我们会看到一个神情坚定的青年正踏入上海的街头。那时的李白已经入党12年,对革命事业充满热忱。他来到上海,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延安党中央之间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电波成了革命者之间最隐秘而又最重要的纽带。每当夜幕降临,李白就会坐在简陋的设备前,手指灵活地敲打着电键,将上海情报员冒着生命危险搜集到的情报,通过无形的电波传递到千里之外的延安。这些关于日军和国民党的动向、兵力部署、经济状况的情报,成为了党中央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1939年春天,为了更好地掩护这项秘密工作,党组织安排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扮作假夫妻。起初,这只是一种工作安排,但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两颗心渐渐靠近。他们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一起面对敌人的搜查,一起在电波中传递希望。第二年秋天,经党组织批准,他们正式结为夫妻,组建了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 李白深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就是武器。由于条件艰苦,他们的电台常常是用旧零件拼凑而成,故障频发。为了不耽误工作,李白主动向组织提出学习机务的请求。于是,李白夫妇搬到了威海卫路338号"福声无线电公司"楼上。白天,李白以公司"账房先生"的身份,向"老板"涂作潮学习电台安装和修理技术;夜晚,则在仅有4平方米的亭子间里,继续着他的报务工作。 那个小小的亭子间,成了上海与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李白的手指在电键上敲出的每一个点划,都是革命胜利的密码;他修理电台时专注的目光,是革命者对事业的执着;而他与裘慧英相视而笑的瞬间,则是动荡岁月中最温暖的光芒。 1942年9月的那个夜晚,日军的电波侦测设备发出了警报。几辆军车悄无声息地靠近了李白夫妇居住的地方。当时,李白正在向延安发送一份关于日军在华东地区部署的重要情报。听到楼下的动静,他立刻意识到危险降临,迅速销毁了手边所有文件,但电台设备来不及藏匿。 门被粗暴地踹开,荷枪实弹的日本宪兵冲了进来。看着对方发现电台设备时那得意的眼神,李白心里一沉,但表面上仍然保持着镇定。"这是什么?"宪兵队长用生硬的中文质问。李白平静地回答:"这只是个私人电台,我喜欢收集各地的无线电讯号。"裘慧英也在一旁配合着丈夫的说法,表现得像个对丈夫爱好略感无奈的普通妻子。但日本人显然不相信这套说辞,他们粗暴地将李白夫妇押送到了位于上海的日军特高课审讯室。 在阴暗潮湿的审讯室里,李白经历了非人的折磨。电棍、竹签、皮鞭,日军用尽各种酷刑,想要从这个看似瘦弱的男人口中得到情报。但李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立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话:"我只是个普通人,那只是私人电台。" 几天的严刑拷打后,李白的身体已经伤痕累累,但他的意志却丝毫未减。日军审讯官恼羞成怒,决定使用更卑鄙的手段。他命令手下将裘慧英带到李白面前,冷笑着说:"看来你是个硬骨头,不过我很好奇,你的妻子是否也这么坚强?" 说着,日军士兵粗暴地将裘慧英按在椅子上,一名军官上前,当着李白的面撕扯起了裘慧英的外衣。裘慧英死死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发出一丝呻吟。审讯官走到李白面前,恶毒地威胁道:"再不招供,就让你看看你妻子的下场!" 李白的眼神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但他知道,此时任何表现出的动摇都可能导致革命同志的牺牲。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依然保持着沉默。这时,出乎意料的是,裘慧英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丈夫,轻声但坚定地说:"我不怕,我什么也不会说,我们都要坚持住!" 这对革命伴侣的坚贞不屈让日军大为光火。他们将夫妻二人关在同一个牢房里,希望通过相互折磨来击垮他们的意志。但在短暂的独处时刻,裘慧英小心翼翼地帮丈夫处理伤口,低声说:"我们什么都不能说,组织还在等我们的消息。"李白虚弱地点点头,回握住妻子的手:"放心,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日军的审讯持续了数月,但始终一无所获。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思考这对夫妻是否真的只是普通百姓。与此同时,党组织也在积极营救被捕的同志。1943年5月,经过党组织的多方努力和周密安排,李白夫妇终于获得保释,重见天日。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5评论】【20点赞】
用户10xxx03
永不消逝的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