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出国读硕士,即便是qs前100,除非家长能安排就业,否则这个钱大概率打水漂。 聪哥:大家价值观都有问题,觉得牛津是水硕,斯坦福是水硕,只要国外念的都是水硕,而国内,哪怕是双非一本的研究生,只要是三年就不水。 一个做国内市场,一个做留学市场,立场不同,结论不同。 不能否认,出国读研的,大部分是没有保研,或者保研不理想,又不想考研的娃。 但话又说回来,985没保研的,会就低考个211吗?大概率不会。想深造,只能出国。 还有,我们的保研、考研政策,就完全合理吗?未必。光绩点高没用,参加体育比赛多的可以加分,做志愿者时长多的可以加分,等等。 这一加,劣币驱逐良币,也不是没有。 另外,我还亲眼见过一个考研初试402分的工科生,就因为政治单科差一分达线,首战失败。 你能说他不优秀吗? 这类的娃,在家长有条件让他们出国拿学位的情况下,难道会让娃一战二战三战地在国内卷吗? 至于学历水不水,也无需吵吵,一个事实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认这个学历。 这就够了呀。大多数娃要的,无非就是这个敲门砖。更何况,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生活,他们还见识了不一样的风景,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 再说一下张雪峰说的“打水漂”。以我娃和身边人为例,说说我们自己和知道的情况吧。 我娃,本科北京一所211,平均分86.4,雅思7.5,大三时通过了本博一体化培育,进了导师的课题组。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吧,于是动了出国读研的念头。 大四时,娃申到了南洋理工的智能制造。入学即秋招,拿到的几个offer,有上市公司,也有大型民企,考虑了城市和岗位,选择了杭州一家初创的科技公司。从今年2月开始,一边读书,一边线上实习,带薪。8月学位证发放后,正式入职。 我娃中学好友:本科北理,硕士港大,已拿到深圳华为offer,只等毕业后报到了。 我朋友家娃:本科一所211的中外合办,硕士港中文,去年底毕业,今年4月已入职杭州阿里,年薪40W。 我娃好友的大学同学:以年级第一保送清华,后退学,到南洋理工直博,挣钱的那种。 从娃们的情况看,不存在需要家长帮忙找工作,花费“打水漂”一说,几十万,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就回本。 而当国内的同学研究生毕业时,他们已经有了两年的工作经验,节省的,是最宝贵的时间成本。 国内教育今非昔比,我们当然承认。但也没必要捧高踩低,把国外名校说得一文不值。 出国读研,只是在当时来说,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而已。家长有能力为娃多提供一个选择,有什么可置喙的呢?
限制专业,要求应届硕士研究生,需要是党员身份。报名的只有6人。看到这报考人数,
【6评论】【3点赞】
我有个朋友
哈哈哈,留学垃圾开始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