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史》,聊历史(117)帝国光复战 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在马嵬坡分手了,一个前往

历史庆有餘 2025-05-11 16:19:35

读《唐史》,聊历史(117)帝国光复战 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在马嵬坡分手了,一个前往巴蜀避难,一个前往宁夏寻找根据地。 在宁夏灵武,李亨在草台班子的拥立下,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而远在成都的唐玄宗还不知情,先前他虽有过禅位的意图,但未正式公布。得知消息后,唐玄宗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该有的风度,他果断宣布,往后所有军国大事均由新皇帝处置,自己退居幕后,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太上皇。 政权交接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大唐军民备受鼓舞,安、史两人的暴虐行径让他们苦不堪言,如今年轻的天子继位,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复国的希望。上至地方军,下至普通百姓纷纷加入到反抗队伍中来,李亨在“布衣宰相”李泌的精心谋划下,号令郭子仪、李光弼等将军向叛军展开了国土收复战。 此时的安禄山在做什么呢?很不幸,这哥们的眼睛瞎了。起兵一年后,安禄山就开始恶疾缠身,眼长疾身长疮,痛苦不已,大夫也束手无策,这就是坏事干的太多,如今遭到了报应。 或许是不想看到老爹安禄山遭此活罪,二儿子安庆绪联合重臣严庄趁安禄山熟睡之际给他来了个痛快的,这个大胖子解脱了,安庆绪弑父夺权成功,一夜之间,“大燕”政权也完成了新老交替。 长安收复战打得很激烈,双方多回合拉锯互有胜负,最后的大决战中,唐军在回纥军队的协助下,前后夹击击溃了燕军,时隔一年多之后,长安城再次回到了唐军手中。郭子仪乘胜挥师东进,一鼓作气又收复了东京洛阳。 逃回老巢的史思明眼见大势已去,继续抵抗只会自寻死路,一纸降表发送过去,投降了大唐。 李光弼对史思明的投降表示怀疑,他太了解这个战场上的老对手了,在他的建议下,唐肃宗派出使者前去范阳慰问,然后趁机除掉史思明。孰料,这个看似高明的套路被史思明识破,史思明杀死使者及其部众,再度扯起了反旗。 至于那个弑父篡位的安庆绪,史思明毫不犹豫地处死了这个逆子,自立为“燕王”,也当起了皇帝。 一切就绪后,史思明率大军十五万,兵分四路,再次南下,剑指东都洛阳。 负责把守洛阳的正是史思明的老对手、也是他的克星,李光弼。 洛阳城易攻难守,李光弼做了战略性撤退,主动放弃洛阳,退守到河阳,留了一座空城给史思明。 史思明善攻,而李光弼善守,史思明所有招数都用了个遍,什么骂阵、偷袭、劫粮等,都被李光弼一一化解,双方在此对峙了一年多,史思明不光没有进展,自己的后路也被唐军断掉了,陷入了四面被围的境地。 眼见形势有利,唐肃宗出昏招了,如同先前唐玄宗逼着哥舒翰出潼关主动攻击燕军一样,李亨听信谗言,下令让李光弼率军出城迅速决战。君命不可违,李光弼无奈只好服从。 史思明朝思暮想的机会终于送上门了,在平原野战是他的强项,憋了一年多的火有了宣泄之地,燕军士气高涨,奋勇争先,一场决战下来,李光弼难以抵挡,溃败而逃,苦心经营许久的大好局面就这样白白葬送了。 史思明很开心,终于扳回来一局,但是开心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史思明突然挂了。被弑的过程和安禄山如出一辙,始作俑者正是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作为燕军前锋,史朝义因作战不利常常被史思明叱骂,时间一长,史朝义和部下感受到了威胁,这个暴虐嗜杀的父王随时会找个理由痛下杀手,史朝义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干掉了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同时起兵造大唐的反,结果他们的儿子毫不留情地造了他俩的反,用佛教的话说,这就叫因果报应,而且报应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安史二人先后死于非命,但这一切并未结束,他们制造的动乱才刚刚开始。 唐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裂变时代即将到来。

0 阅读:45
历史庆有餘

历史庆有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