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背着妻子,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医疗条件并不像现在这样先进。那时候,麻醉药品特别短缺,特别是麻醉药剂乙醚,几乎找不到。这就意味着,许多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得忍受没有麻醉的痛苦。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手术过程中,病人明明全身无力,却要保持清醒,甚至在割开身体的瞬间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那种痛苦,真的是难以言喻。医生们心里知道,病人痛苦,但无能为力,身为麻醉科主任的王延涛,内心简直焦虑到无法承受。 有一天,王延涛再次面对病人家属无奈的眼神。他实在忍不住了,决定拿出一些时间,翻开老旧的医学书籍。在书中,他偶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东西——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在古老的医书中,它却被提到作为一种可以用来麻醉的药材。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它怎么这么神奇?但问题在于,曼陀罗花毒性极强,如果使用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知道有风险,但王延涛还是被这种“麻醉药材”的潜力吸引住了。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寻找适合的剂量来确保安全的麻醉效果。 王延涛知道,药品的剂量很重要。想要实验这种新发现,第一步就是得自己试试。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试用动物?王延涛也试过,但效果并不理想。 动物体重不同,反应也有差异,根本无法精准得出效果。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亲自以身试药。 “你疯了吗?”他的家人听到后,简直不敢相信。妻子哭着求他放弃,担心他万一出现什么意外,自己和孩子该怎么办。王延涛却坚定地说:“这是为了患者的未来,我不试试怎么能知道?” 王延涛的第一次试药并不顺利。他服用了1克的曼陀罗花,结果只出现了轻微的头晕,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麻醉效果。那时候他觉得“好像有点意思”,但并不满足。他知道自己必须更进一步,找到最合适的剂量。 于是,他再次尝试,并逐渐增加剂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王延涛趁妻子外出,偷偷在自己调制的药汤里加入了4克曼陀罗花。 服用后的五分钟,强烈的眩晕袭来,王延涛昏了过去。家人发现时,他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这个剂量差点把他送走。大家都吓坏了,谁也不敢想象,他能不能醒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九个小时后,奇迹发生了!王延涛醒来了!当他睁开眼,看到妻子眼带泪水守在旁边时,他激动得抱住妻子笑了:“我成功了,我找到了麻醉的方法!” 这次实验不仅让王延涛找到了曼陀罗花的麻醉剂量,更重要的是,它为无数患者的手术带来了希望。王延涛将这一成果命名为“复方洋金花”,并迅速推向临床应用。 中药麻醉走向临床,患者重获新生 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复方洋金花麻醉药终于在医院使用了。第一位患者成功完成甲状腺手术,整个医院为之一振。消息一传开,很多医院都纷纷向徐州医院请教经验。 这个新型的中药麻醉方法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短短两年内,超过46000例患者因这种麻醉方法而成功完成了手术。更重要的是,这种麻醉方式非常安全,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王延涛的这一成就改变了中国麻醉学的历史,也为中国的医疗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的一生并不轻松。 他一直投入到麻醉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家庭。直到2023年,他去世前,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将遗体捐献给了科研单位。 他一生的工作成就虽然无人尽知,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的“仁心”。为了患者的痛苦,他甘愿冒生命的风险;为了医学的发展,他舍弃了自己的时间与家庭。王延涛的一生,是对医学事业和病人深深的爱与责任。 从王延涛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他不仅仅是一个麻醉科医生,更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一个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先行者。每一个勇敢的决策,都是为了病人的未来和无数个家庭的希望。 信源:中国江苏网——2023-02-16——《中药麻醉开拓人王延涛:再回讲台,做学生的“无言良师”》
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背着妻子,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殊不知正是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11 21:11:46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