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 年,16 岁的张作霖遭遇了困难去乞讨,孙寡妇看上了他,解开衣服扣子,拿出一块腰牌给他说:“拿着,这样你进出后院就方便啦!”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这次收留,既成就了张作霖,也成就了她自己。
彼时,张作霖尚未成为叱咤风云的东北王,而是个落魄潦倒的穷小子。
他的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徒,将祖辈积攒的家底输了个精光,还欠下一屁股债,最后被放贷人活活打死。
悲愤交加的张作霖和哥哥去寻仇,结果酿成人命官司。母亲变卖了仅有的一套房子,这才保住儿子的性命。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作霖只身南下谋生,自此开始了漂泊的人生。
流浪到营口高坎镇时,张作霖身无分文,只能饿着肚子打游击。
有一天,他瞅准机会,混进一家富户的食堂,和伙计们一起吃饭。几天相安无事,张作霖甚至产生了侥幸心理。
然而,好景不长,他终究还是被人揪出来,按在地上一顿痛打。
张作霖闭上眼睛,等待皮开肉绽的痛楚降临。出乎意料的是,有人喝止了施暴者:“别动手,他不过是个孩子。”
张作霖睁开眼,只见一位妇人站在面前,她不过三十出头,却有一种少妇人不可及的气度。
原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孙寡妇,她原本是个大家闺秀,婚后不幸早早守寡,靠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
孙寡妇看出面前的少年骨骼清奇,便收留了他,从此,张作霖有了一个安身之所。
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很快赢得了孙寡妇的信任和赏识。空闲时,她常以姐姐的口吻,和张作霖谈天说地。
两人相差不过七八岁,一来二去便熟络起来。张作霖把孙寡妇奉为干娘,孙寡妇则视他如亲生骨肉。
她常为张作霖缝补衣物,张作霖也尽心尽力地帮衬家务,一年多的时光,宛如一场梦。
然而,少年的胸中始终藏着一个远大的理想。他要走出这个小镇,闯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分别时,孙寡妇并没有阻拦,反而鼓励张作霖及早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她从私房中拿出一笔钱,塞给张作霖作为盘缠。
“娘啊,您一定要好好保重,等儿子功成名就了,一定接您去享福!”张作霖扑通一声跪在孙寡妇面前,泣不成声。
孙寡妇也红了眼眶,她端详着面前的少年,仿佛在凝视自己的儿子。
就这样,张作霖离开了孙家,踏上了追逐梦想的道路。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做起,他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短短十年,他便坐上了东北王的宝座。
然而,权力和财富并没有让他迷失本心。
每逢佳节,他必派人去看望孙寡妇的起居,只要公务稍有空闲,他便会驱车来到孙家,亲自侍奉干娘。
张作霖秉承干娘的教诲,十几年来,呕心沥血,北洋军威震八方。
然而,天妒英才。
1928年,他乘坐的专列在京奉铁路的黄花铺被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当天便撒手人寰。
时光荏苒,张作霖和孙寡妇虽已作古,但他们的故事,却是苍茫岁月中一段旷世奇缘。
善良淳朴的孙寡妇,曾不求回报地帮助一个陌生的少年。意气风发的张作霖,也没有辜负恩人的期望,书写了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