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摊上事了!”2020年,河南郑州,女子因犯罪入狱10年,出狱后发现自己在服刑期间,竟然被办了一张信用卡,还欠下2万元贷款,银行卡里的1500元也被人取光。更离谱的是,她还被银行告上法庭,成了“老赖”,女子火冒三丈,找到银行讨要说法,银行却说:你去起诉我们吧! 河南郑州曾发生过一桩离奇的身份冒用案件,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意外发现自己服刑期间竟被办理了银行信用卡,不仅卡内存款不翼而飞,还背上了两万余元债务。 更令人咋舌的是,金融机构非但没有及时核查异常情况,反而通过法律途径将这位刚出狱的女士列入失信名单。 这件事就像滚雪球似的越闹越大,最终演变成涉及个人征信、金融机构风控体系与社会公平的多重议题。 事情要从十年前说起。当事人李某因触犯法律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在女子监狱度过了与社会隔绝的改造生活。 这期间她的家人鲜少探视,户籍档案与个人信息处于冻结状态。 直到2020年刑满释放,四十岁的李某怀着重新做人的决心回到老家,却发现迎接她的不仅是年迈的双亲,还有一箩筐意想不到的麻烦。 李某出狱后应聘到工厂从事流水线工作,却在办理工资卡时遭遇当头一棒。 银行系统显示其名下存在逾期两年的信用卡欠款,金额高达两万三千元,关联账户中的1500元存款也早被提取干净。 对于刚结束牢狱生活、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李某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更棘手的是,由于逾期记录已被录入征信系统,当地法院已将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金融机构提供的业务记录显示,这张引发争议的信用卡是在李某服刑第五年时办理的。 申请材料中不仅包含李某的身份证复印件,还有伪造的工作单位证明与收入流水。 蹊跷的是,按照监狱管理规定,服刑人员的所有证件都需上交狱方保管,外人根本无法接触。 这就好比孙悟空大闹天宫——事出反常必有妖,明显存在他人盗用身份信息的嫌疑。 面对李某的质疑,涉事银行起初坚持"系统记录无误"的立场。 在多次交涉无果后,该行甚至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李某履行还款义务。 这种处理方式让刚步入社会的李某陷入双重困境:既要应对周围人"二进宫"的流言蜚语,又要奔波于法院与银行之间自证清白。 事情传到网上后,不少网友直摇头,都说银行这回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明知有问题还硬要老百姓吃哑巴亏。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在2020年10月介入调查。 经过三个月核查,最终确认李某服刑期间确有完整的在押记录,相关信用卡业务存在明显违规操作。 2021年3月,银保监会河南监管局对涉事银行开出行政罚单,责令其消除李某的不良征信记录并赔偿损失。 这场持续半年的闹剧总算画上句号,但暴露出的个人信息保护漏洞,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时间来到2023年下半年,有记者回访时发现,李某仍在原工厂工作。 她通过媒体表示,虽然经济补偿早已到位,但被冒名顶替的经历就像鞋里的沙粒,想起来就硌得慌。 而涉事银行在2023年8月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中,特意将本案列为经典案例,强调要加强开户审核与异常交易监测。 不过眼尖的网友发现,该行2023年第三季度仍因"客户信息管理不到位"收到监管罚单,看来整改之路还长着呢。 信息来源: 辽沈晚报女子服刑期间莫名被办信用卡,还欠了银行两万多,啥情况?》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河南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豫银保监罚决字〔2021〕12号)》 河南日报 《某股份制银行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某银行郑州分行行政处罚信息》
银行太霸道!”云南文山,女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190万元存款留给丈夫,哪知道,丈
【657评论】【2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