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前夜,刘伯温收到马皇后送来的果篮,刘伯温掀开盖子,大惊失色,篮中

趣叭叭 2025-05-13 14:27:46

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前夜,刘伯温收到马皇后送来的果篮,刘伯温掀开盖子,大惊失色,篮中赫然摆放着两枣一梨。次日,刘伯温见到朱元璋高呼:“臣老迈多病,有一字已想不起如何书写”,侥幸保得一命......  

灯火微弱,憔悴的刘伯温独自趴在案前,凝神看着手中的奏折。这是他起草许久的一份密折,记述了朝政弊端,以及他对皇帝的忠告。他知道,自己将至死方休,这份折子很可能就成了自己留给后人的最后遗言。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向自己这边靠近。刘伯温警惕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内侍悄无声息地来到跟前,双手奉上一个果篮:“皇后娘娘让在下送来,请大人收下。”刘伯温迟疑片刻,还是接过了果篮。

刘伯温掀开盖子,篮中赫然摆放着两枣一梨。他心中一凛,立刻明白这是马皇后的暗示,让他早日离开,以避祸端。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他已经料到今日来临,他明白,自己与这位昔日戎马一世的主公,如今已渐行渐远。

他还记得,当年怀揣壮志的少年刘基,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的情形。

那时刘基隐居乡里,以教书自娱。听闻朱元璋举事,便三番两次前去劝谏,希望能扶持这个英主。可惜朱元璋心高气傲,并不听从,还派人威胁刘基闭口不言。

直到后来,刘基才不得已应召入伍,辅佐朱元璋。他运筹帷幄之中,出谋划策,与朱元璋共事多年。

如今,江山已定,刘基也随朱元璋的封号改名为刘伯温。他本以为,历经滚滚红尘,自己与这位君王早已心意相通。哪知君心海底针,这位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已将自己视为心腹大患。

刘伯温自问并无二心,只想退隐田园,过上归园田居的生活。奈何阴差阳错,竟沦落至此地步。想来想去,他明白一切已无回旋余地。马皇后的提醒,只是最后一个铺垫,自己必须抓住时机离开,才能保全性命。

次日清晨,刘伯温提前来到朝堂。他在心中反复演练,要如何抓住这最后一个机会。

不久,皇帝来临。刘伯温见皇帝面无表情,内心知道,自己的生命已悬于一线。

听完大臣们的奏报,皇帝略一沉吟,随即宣布散朝。众臣蜂拥离去,刘伯温猛地冲到皇帝跟前,高呼道:“陛下,臣老迈多病,有一字已想不起如何书写,还请圣上赐教!”

皇帝闻言,眼中窜过一丝喜色,立刻命人取来砚台纸笔,笑问:“好个刘相国,倒是何字困惑你成这样?”

刘伯温跪地请罪,叩头道:“臣垂垂老矣,就是‘赦’字已全然想不起,恳请陛下明示。”

皇帝闻言大喜,立即亲自提笔为刘伯温书写一个“赦”字:“朕这就赐你一个‘赦’字,你可保重!”刘伯温接过圣旨,趁机叩头谢恩,言谢皇帝宽宏大量,不杀之德。

众臣见状,都知皇帝已赦免刘伯温,无人再敢对他加害。次日,刘伯温便告老还乡,从此金盆洗手,过上了隐居生活。

多年以后,在刘伯温的墓前,人们用石砌就了一座高塔,上面刻着“忠”字。所有经过此地的行人,见了这个字,都会感叹:真正的忠,其实就是自知时务,随机而退。

刘伯温之所以能及时抽身离开王家,全仗他警惕之心,早有防范,加上马皇后的密报,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我们都应当效仿刘伯温,不要陷入缄金忘忧的迷梦,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随机应变,才能化险为夷,将祸患避免。

0 阅读:67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