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八路军在碾头村遭遇日军,班长带着几个战士和日本兵展开肉搏战,战

玲珑说历史 2025-05-13 16:09:10

1940年12月,八路军在碾头村遭遇日军,班长带着几个战士和日本兵展开肉搏战,战士马英年一连刺死4个鬼子,鬼子兵胆战心惊,开始退却。

带着援军赶来的团长傅春见状率全军乘胜追击,在李清全、韩国锦等人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大挫了日军锐气。

韩国锦由于力求上进,能力突出被组织上调至四军分区担任团长。在一次与日军的周旋战中被一发炮弹击中了,他的左臂关节被严重炸伤,飞溅的炮弹碎片狠狠地嵌入他的胸部,瞬间鲜血如注。

好在通信班长及时将他救下,保住了他的性命。但碍于韩国锦的伤势太过严重无法跟随大部队转移,通信班长只好将他托付给当地敌占区的村民。

当地村民们顶着被敌军发现的生命危险热心接纳了韩国锦并救治了他,日日悉心照料,又在一次次敌军搜捕之际带他东躲西藏,终于坚持到了组织安排相关人员将韩国锦接回当地军区医院的那一天。韩国锦能够死里逃生,离不开当地村民的慷慨援助。

1941-1943年间,不仅是中国人民最艰难的时期,也是冀鲁豫边区最困难的的阶段。但在这几年里,八路军与当地老百姓在纷飞的战火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可以说,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八路军无法在这里扎根并发展壮大。

冀鲁豫边区的县城大多有城墙,村庄也有防水护田的圩寨,但这样的分布结构并不利于八路军防守和进攻。

为了支持八路军的抗战工作,老百姓们在八路军的组织率领下,广挖道沟,大掘地道,拆除城寨,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百姓们还自发地在屋内修缮了藏身洞,躲避敌军的突击扫荡,韩国锦藏身于此地的时候,正是有了藏身洞的庇护,才躲过一劫。

老百姓视八路军为手足同胞,视八路军同志的后代如己出。先前,有一位女婴被寄养在一个年轻农妇家中。

她的父母亲都要奔走在抗日前线,无暇照顾她,而这位年轻农妇刚经历丧子之痛,她将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与爱意全然倾注在了这个女婴身上,凭一己之力担起了养育她的责任。

有日凌晨,敌人为了排查八路军的踪迹突袭村庄,她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婴与众多村民被押送至敌军的屠刀面前。

面对此情此景,她想的是无论如何一定要保全抗日将士的后代,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

农妇有意识地挤到了人群前面,用身子护住身后的女婴,周围的村民们也紧挨着她,试图遮掩女婴的身影。

农妇倒下的时候,还在担忧女婴的啼哭声引来敌人,便挣扎着用自己的乳头堵住女婴的嘴,并用伤痕累累的身躯极力隐藏着女婴。这份舍己为人的无私之情,着实令人触动。

但老百姓之所以愿意如此支持八路军,也是因为真心换真心。八路军擅长游击战,常常居无定所,为此借用民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次进门后,要么给老百姓水缸添水,要么给老百姓打扫院子。

他们总是自带干粮,老百姓要是分给他们些吃食,要么婉拒,要么就塞点钱给人家,生怕占了丁点老百姓的便宜。

有一年,冀南地区持续干旱,粮产大减。随后又在临近丰收时节连下大雨,老百姓们颗粒无收,只能被迫吃糠咽菜,啃树皮,甚至是逃荒流落至他乡。

八路军前来救荒,给百姓们免费放粮。然而八路军的将士储备也十分有限。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灾荒最严重的1943年,八路军组织人民群众携手突破敌军多重封锁路线,用独轮车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别地的粮食成功运送到了当地。老百姓们只要拿些家里的零碎玩意就可以交换到粮食。

不仅如此,旱季凿洞挖井,春播提供粮种,夏秋消灭蝗灾……面对老百姓们的生存困境,八路军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才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如果遇上个别战士纪律不严的问题,比如强抢民女的、抑或是偷吃百姓粮食的,组织定会肃清队伍,严惩不贷,以实际行动规范自身行为,坚决维护属于人民的安全与利益。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八路军与老百姓血肉相连,彼此扶持,共御外敌。

尽管他们身份不同,有人身着军装,有人褴褛布衣,年龄不同,有人年幼无知,有人迟暮老矣,但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满怀救亡保国的豪情,持续不断地为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而献身。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