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参与卢浮宫改造竞标,贝聿铭毫不客气地说:“

周平聊历史 2025-05-13 19:21:40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参与卢浮宫改造竞标,贝聿铭毫不客气地说:“我老了,没有精力参与竞标,你要么直接给我,要么就算了。”出人意料的是,密特朗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  贝聿铭,1917年出生在广州,家里是苏州赫赫有名的贝氏家族。他爸贝祖诒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家底厚实得很。可贝聿铭没走金融路,偏偏迷上了建筑。18岁那年,他跑去美国读书,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待了俩礼拜,觉得太老派,转去麻省理工学院学建筑工程,技术功底打得扎实。后来又跑到哈佛,跟着现代主义大牛格罗皮乌斯混,算是开了眼界。   二战时,他没闲着,在国家防御研究委员会搞过燃烧弹项目,技术视野一下拓宽了。战后回哈佛拿了硕士,还留校教了几年书。1948年,他跳槽到纽约一家房地产公司,管建筑部门,攒了不少实战经验。到1960年,他自己开了事务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正式单干。他的风格挺特别,现代主义骨子里还带点传统味儿,特别讲究建筑跟周围环境的搭调。   早年的作品就挺亮眼。1967年,他设计的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大楼,红彤彤的混凝土外墙让人眼前一亮。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竣工,直接给他拿了个美国建筑学院金奖。1983年,他又捧回普利兹克奖,建筑界顶尖大师的名号算是坐实了。   1981年,密特朗上台没多久,就想给卢浮宫动个大手术,把这老宫殿改成现代博物馆。他之前看过贝聿铭在华盛顿弄的国家美术馆东馆,特别欣赏他把现代设计塞进历史环境的本事。所以,密特朗直接点了贝聿铭的名。至于有没有竞标这事儿,史料说法不一。有说密特朗跳过了竞标,直接拍板给贝聿铭;也有说他先邀请竞标,贝聿铭才甩了那句硬气话。不管咋样,最后项目真落到了贝聿铭手里。   消息一出,法国炸了锅。不少人觉得,把卢浮宫这么个国宝级地方交给外国人,简直胡闹。还有人担心贝聿铭的现代派路子会毁了卢浮宫的古典味儿。报纸上骂声一片,说他是“文化入侵者”。可密特朗顶住了压力,铁了心挺他。   贝聿铭接手后,没急着画图,而是花了好几个月研究卢浮宫的历史和结构。他最后决定在拿破仑庭院中间搞个玻璃金字塔当新入口。这主意听着简单,可背后逻辑很深。他想用透明玻璃和钢材,既能让光线透进地下大厅,又不抢古典建筑的风头。灵感据说来自埃及金字塔,但他硬是给整出了现代味儿。   1984年,方案一公布,争议更大了。有人骂这是“文化亵渎”,说金字塔跟卢浮宫八竿子打不着。贝聿铭没怂,继续推他的设计。同年,工程开了工。他常跑巴黎盯着进度,确保每个细节都到位。地下空间挖起来最麻烦,既要扩大面积,又不能碰坏老建筑的地基。1989年,改造完工,玻璃金字塔亮相。阳光洒下来,光影效果美得不行。反对的声音慢慢没了,游客挤破头来看,都说这设计牛。   这金字塔不光好看,还实用。以前卢浮宫入口乱糟糟,游客挤成一团。现在有了新入口,流量问题全解决。密特朗亲自来剪彩,还给贝聿铭颁了个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说他对法国文化功不可没。后来,这金字塔成了巴黎新地标,证明贝聿铭真有两把刷子。   卢浮宫这仗打赢了,贝聿铭的名气更上一层楼。1990年,他搞定了香港中银大厦。这楼看着像竹子节节高,结构上用了三角框架,又稳又好看,成了香港天际线的一大亮点。1997年,他在日本弄了个美秀博物馆,大部分藏地下,只留个玻璃入口,森林景观一点没破坏。2008年,卡塔尔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开张,他研究了伊斯兰建筑老传统,设计出中央塔楼加穹顶,气势恢宏。   贝聿铭也没忘了老家。2006年,苏州博物馆开馆,挨着狮子林,用白墙灰瓦搭现代线条,里头还有个水池假山,安静又有味道。这项目是他对故乡的回馈,也让他“中西合璧”的标签更响亮。   晚年他也没闲着。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给他颁了个自由勋章。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送上皇家金奖,建筑界顶尖荣誉算是拿齐了。1990年,他从事务所退休,但还是会指点后辈。2019年,他102岁在纽约去世,算是寿终正寝。   贝聿铭这辈子,作品遍布全球,每栋楼都有他的想法。他总能把现代和传统捏一块,还特别会用光线和空间。有人叫他“现代主义的最后大师”,还真不是吹的。

0 阅读:1
周平聊历史

周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