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北京知青杜满伊下乡,多年后,无儿无女老知青64岁回陕北,突如其来的女

文栋说明星 2025-05-14 01:57:35

1969年,北京知青杜满伊下乡,多年后,无儿无女老知青64岁回陕北,突如其来的女儿,使他倾其所有。 陕北的黄土坡上总有些故事藏在沟沟坎坎里。 北京知青杜满伊二十多年前从这片黄土地回到城里,六十多岁又带着满肚子心事回来,谁也没想到这趟行程让他掏光积蓄认了个干闺女。 杜家祖上住在北京景山胡同的四合院里,老爷子念过私学堂,母亲是围着锅台转的传统妇女。 杜满伊打小就是胡同里拔尖的聪明孩子,门门功课排头名。1969年全国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实诚孩子头一个举着红本本报了名。 陕北的日头比北京毒辣,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望不到边。十八岁的杜满伊跟着骡车颠簸半个月才到村里,头三天被跳蚤咬得浑身起疙瘩。 村里吃水得走三里地挑,他帮着孤寡老人担水,跟着老农学种洋芋,春播时扛着锄头满山转,愣是把白净书生晒成了黑炭头。 村里老支书看他做事踏实,把扫盲班的差事交给他。说是学校,其实就是村头破窑洞,二十来个娃娃从六岁到十六岁挤作堆。 杜满伊白天教娃娃们写字,晚上在煤油灯下手抄课本,手指头常年沾着墨汁。 支书家幺女古小梅常趴教室窗根底下偷看。这姑娘生得水灵,两根麻花辫垂到腰际,笑起来露出小虎牙。 她十八岁还没念过书,瞅着娃娃们学写字眼馋得慌,央着父亲说情。杜满伊收了这大龄学生,每天下工后单独教她认字。 煤油灯芯爆着火花,俩年轻人头碰头临字帖。古小梅学写自己名字用了整三天,杜满伊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教。 黄土地里的感情像旱季的野草,不知不觉就窜了老高。村里人都说知青点和支书家要结亲,杜满伊也确实盘算着扎根在这黄土坡。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像惊雷炸响山沟。古家父女蹲在窑洞门槛上发愁,杜满伊攥着通知书手指发颤。 古小梅把订婚的银镯子退了,红着眼眶说"城里凤凰不该困在山窝窝"。两人对着月亮起誓,约定考上大学就回来娶亲。 杜满伊回城头年落了榜,白天在建筑队搬砖,晚上蹲公厕门口借光看书。第三年总算考上师范学院,可寄往陕北的信总石沉大海——古小梅被父亲逼着嫁了邻村木匠,怀胎八月还偷跑着去乡里等邮差,临死前攥着没寄出去的信,嘱咐闺女郝媛媛"别怨你杜叔"。 2003年开春,杜满伊送走最后一位下乡战友,望着黑绸缎似的夜空突然想起陕北的星星。 六十四岁的老汉揣着全部积蓄坐上绿皮车,颠簸两天回到当年插队的村子。老支书早过世了,当年教过的娃娃都当了爷爷奶奶,只有山峁上的野枣树还认得他。 村民指路找到郝媛媛家,土坯房里走出个眉眼带笑的中年妇女,活脱脱就是年轻时的古小梅。 杜满伊摸着炕头褪色的识字课本,听郝媛媛说母亲临终前还念着"杜老师",老汉眼泪吧嗒吧嗒砸在补丁褥子上。 后来村里人常见个戴眼镜的北京老头,拎着帆布包挨家挨户收山货。杜满伊把北京房子卖了,在县城给郝媛媛置办了两室一厅,自己住回知青点的旧窑洞。 2021年央视《回家》纪录片组来采风,镜头里的老杜正在教留守儿童写毛笔字,窗台上摆着古小梅泛黄的相片。 秋天县文旅局搞知青文化展,郝媛娟代表家属发言。她手机里存着老杜最新动态——老爷子学会了抖音直播,戴着草帽在地头教网友认荠菜,三万多粉丝管他叫"知青爷爷"。 黄土坡上的故事就像坡底的延河水,弯弯绕绕总归要往前流。 【权威信源】 央视纪录片《回家·知青往事》《陕西日报》2021年9月刊《黄土坡上的北京根》 抖音账号"知青老杜"(ID: zhiqinglaodu)认证信息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