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济南军区司令张万年中将刚刚到任,特意登门拜访了1位老首长。垂垂老矣的老首长见到老部下后,紧紧握着张司令的手,含泪讲:“当年,如果不是你施以援手,我这把老骨头,如今该不知道丢到哪里了。” 济南军区原司令员张万年将军的戎马生涯中,有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战友情谊始终令人动容。 1990年秋日,刚刚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张万年专程前往探望一位孔姓老首长,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兵相视而泣的场景,勾连起四十多年前辽东战场上的生死瞬间。 1945年深冬的辽东半岛寒风刺骨,胶东军区北海独立3营改编为东北第12旅35团,刚完成整编就接到攻打大东沟的任务。 时任3营营长的孔姓指挥员率部抵达前沿阵地时,先头部队已连续冲锋七次未能突破敌军防线。 敌军依托山头工事架设的十二挺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子弹打在冻土上溅起的冰碴子足有三尺高。 眼见太阳即将落山,团指挥部传来死命令必须在天黑前拿下阵地。 孔营长把军帽往雪地里一摔,抄起警卫员的冲锋枪就要带队冲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刚满十七岁的通信班副班长张万年突然从侧后方扑过来,抱着孔营长滚进两米多深的弹坑。 几乎同时,敌军机枪扫射的弹道贴着坑沿呼啸而过,在雪地上犁出半人深的沟壑。 这次战场上的救命之恩,为两人日后四十多年的战友情埋下伏笔。 此后张万年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从辽沈战役的坦克攻坚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密林穿插,那个当年冒死救下首长的年轻战士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员。 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张万年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大军区正职将领。 1990年军队调整改革期间,五十九岁的张万年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履新次日他便打听老首长的下落,得知孔姓老将军离休后定居济南干休所,立即带着两瓶景芝白干登门拜访。 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两位老将军的手刚握在一起就止不住颤抖,孔老将军反复念叨着"当年要不是你那一扑"的话语,布满老年斑的眼角闪着泪光。 进入新世纪后,这段传奇故事在军史研究者中引发关注。 2015年1月14日,八十七岁的张老将军在北京逝世,治丧委员会公布的生平事迹中特别提到"在解放战争时期多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同月下旬,济南军区某干休所为孔老将军举办九十五岁寿宴时,工作人员特意在寿桃旁摆放了张将军生前最爱用的军用茶缸。 近年来随着军史档案逐步解密,更多细节浮出水面。 某军事博物馆展出的《东北野战军战史》电子档案显示,大东沟战斗后35团上报的立功人员名单里,张万年的名字旁标注着"火线提拔为排长"。 而孔老将军晚年口述回忆录时,多次用"战场眼明手快,平时踏实肯干"来形容这位救命恩人。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制作的特辑里,采用三维动画还原了大东沟战斗场景。 画面中年轻战士飞身扑救指挥员的镜头虽然只有短短三秒,却让无数观众直观感受到战火中的生死相托。 节目组编导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透露,这段动画的原型故事正是来源于两位老将军的战场经历。 如今在张万年将军的家乡山东龙口,烈士陵园管理处每年清明都会组织学生聆听将军故事。 讲解员总会提到那个冰天雪地的辽东冬日,强调"军人情谊比金坚,战场互助传佳话"的道理。 而在千里之外的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游客们能在将帅长廊里看到张万年与老战友们的合影,照片说明卡上写着这样一行字:同生共死的战友情,经得起半个世纪的岁月磨洗。 【权威信源】 人民网《张万年同志生平》 央视网《国家记忆: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解放军报》"建党百年特刊"专栏 中国军网"将帅风采"数据库 山东龙口市人民政府官网"英烈纪念"专题
1990年,济南军区司令张万年中将刚刚到任,特意登门拜访了1位老首长。垂垂老矣的
文栋说明星
2025-05-14 10:31:15
0
阅读: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