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时间的关税谈判,5月12日下午,中美两方同步发表了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将新增关税降至10%,不过美国之前因芬太尼加征的20%纹丝不动,实际对华关税仍是30%,美国一手选择性降价看似是赢了,但仔细算账会发现,这是中美会谈背后的攻防逻辑? 从具体的会议内容看,双方相互保留10%的加征关税,其余91%关税全部取消,24%暂停90天,中方已经实现了谈判前希望的减少关税,可以说中国赢下了这一回合。值得注意的是,有24%的关税仅仅是为期三个月的临时减免。
这里就不得不说中方团队“以时间换空间”的智慧,只减缓90天,还搭上恢复采购大豆的条款,看似条件不对等,其实是为华为等中国芯片换取生存空间。并且现在外界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加的关税比我们多20%,是我们先一步妥协,美国作为关税的发起者并没有得到教训,应该等美国经济彻底崩溃再谈判。 实则不然,光看数字对比确实如此,但那只是短时间内胜利罢了。首先美国经济崩溃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其次我们也不是没有应对筹码。特朗普最怕的就是我们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的严厉打击走私关键矿产,加上关税谈判会议中并没有提及稀土问题,说明在稀土资源这一块,并没有作为条件交换。
最有可能的就是用来反制暂停90天的关税或是反复无常的特朗普,最大程度地削减美国军工的尖端力量。如果特朗普还想管管美国的军工,那么稀土就是我们对美国杀伤最大的筹码。特朗普现在就是再“天真”,也明白自己“认输”换来的90天时间,已经没有自己再朝令夕改的空间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联合声明发布之后,黄金开始下跌,人民币也开始涨幅,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8%,创三个月最大涨幅,反映了现在全球资本已经把中美贸易当作风向标了。
对比七年前的中美贸易,这次谈判的环境和中方的态度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当时美国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还有和拉扯的底气,如今高失业率加上36万亿的国债,让美国越拖就衰落的越快。而中方通过七年间的发展,“一带一路”日渐成熟,对外贸抗压能力也有显著提升,从以前的“边谈边打”到现在底气十足可以直接“开战”,并且这一次可以说,从个企到国企、个人到国家,全部都统一抵制美国。 加上双方团队也发生改变,七年前美方带队的是“鹰派”主导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现在美国带队的是特朗普内阁的贸易“务实派”贝森特。谈判前多家美国零售巨头直接警告特朗普关税导致供应链中断,让特朗普对关税有所缓和。
另一边国债市场也压得美国喘不过气,对等关税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亚洲上升至5%,大幅增加美国的财政压力,这还是中国作为美债第二大持有者没有抛售美债,否则就是雪上加霜。不过就现在的结果来说,特朗普也十分高兴了,在5月11晚就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取得重大进展,中美贸易将全面重启。他现在悬着的心可算是放下了,总算可以和美国人们交代了。 从2018到2025,中美关税博弈从单边压制到系统化对抗,是全球大国竞争的必然结果。中国的产业链韧性、加强内需和科技突破正在打破从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境了。未来的胜负,不在于关税数字的大小,而是在于谁能在新时代更快引领全球经济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