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军损失惨重后,印度和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然而,莫迪在面对印度14亿人的电视讲话中,却依旧是一副趾高气昂的神态,完全不像刚打了个大败仗的样子。 据悉,莫迪在讲话中强调,印度只是“暂停”了军事行动,如果未来还有恐怖袭击发生,印度将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
虽然莫迪没有明说是哪种方式,但回顾过去几天的印巴冲突,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 很显然,即便两国已经签署了停火协议,但在莫迪看来,事情还不算完。他在讲话中的其他说法也印证了这点。 莫迪的意思是,巴基斯坦之所以向国际社会寻求缓和局势,是因为印军直捣黄龙,攻击了巴基斯坦的心脏地带。随后巴方口风变软,因此印度才考虑接受。 这位印度总理还声称,印军通过这次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开辟了“新路线、新标准、新常态”。“新常态”一词,释放的信号无疑是相当强烈的。 此外他还表示,印度对巴基斯坦发起的军事打击行动,让巴方“震惊不已”。
这是印度在对巴基斯坦发起“辛杜尔”打击行动后,莫迪的首次公开讲话。通篇看下来,莫迪主要传达了2个意思。 一是印巴之间的恩怨还没有结束,如果印度认为有必要,他们不排除再次对巴基斯坦发起军事打击。二就是印度才是“赢”的那方。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并不稀奇。只不过,莫迪这次的一些说法,与外界的普遍认知,差异的确是有点多。 比如莫迪声称,是在印军对巴基斯坦产生重大威胁后,巴方才寻求缓和局势。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怖袭击、印度以此为借口对巴基斯坦发难后,巴方就多次强调无意开战,希望进行公正的国际调查。 只不过,印度并没有就此放过巴基斯坦,双方随后隔着边境进行了多日交火。再后来,印度更是率先对巴基斯坦境内发起打击。
印军对伊斯兰堡附近目标的打击,确实威胁到了巴基斯坦,但至于这是不是促成印巴签署停火协议的主要因素,还很难讲。 其次就是印度到底有没有“赢”的问题。 在本轮冲突中,印巴两国都有损失,但两国最夺人眼球的交锋,还是发生在7日凌晨的大规模空战。这场超过120架战机隔着边境交战的二十一世纪最大规模空战,出现了一边倒的结果。 按照巴基斯坦的说法,巴军使用歼-10击落了印军的3架阵风、1架苏-30和1架米格29,自身则没有损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军欲盖弥彰的回应。
印度空军中将巴蒂承认,损失是战争的一部分,但他可以保证,所有飞行员都已经安全回来了。同时,他拒绝透露损失,理由是这会给对手带来“好处”。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家也都看破不说破。巴蒂说“损失是战争的一部分”倒也没错,但问题在于,印军的战果如何? 对此,他表示,印军打下了好几架巴基斯坦的飞机,但由于坠落的地方不在印度境内,这使得印军没有获得残骸。他还强调,印军的工作是打击目标,而不是清点伤亡人数。 很明显,一谈到印军的战绩,巴蒂开始底气不足了。至于他到底是不想说还是不敢说,就看各自的理解了。 这或许也就能解释莫迪的强硬表态,毕竟知晓真实情况的他,或多或少会有下一次“找回场子”的想法。 与之相对的,巴基斯坦方面也放出了狠话。巴外长达尔警告称,如果印巴没能在水资源问题上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视作“战争行为”。
据悉,印巴之间的《印度河用水条约》目前仍处在中止状态。按照印方消息人士的说法,停火这一做法本身并不存在条件,因此该条约的情况暂时没有变化。 他还若有深意地表示,对于巴基斯坦和印度北方数亿人来说,印度河是支持他们生计的重要资源。 在本轮印巴冲突中,印度借助上游优势,利用水资源遏制巴方的做法引发了全球一片哗然。巴方直言要用军事手段应对这种行为。 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签了停火协议,但以印度的行事风格,他们不排除动一些歪心思,继续在水资源上做文章,以此打击巴基斯坦。如果事情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无疑是触及了巴方的底线。 到了那个时候,脆弱的停火可能会被破坏。 整体来看,印巴虽然暂时停火,但两国长年累月积攒的恩怨,却不会就这么消散。甚至说,双方这一次的冲突,还会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裂痕。南亚想要实现长久、稳定的和平,还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