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阵风”被暴打成筛子,印度海军为啥还如此青睐?】
近期,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将采购法国舰载型“阵风”M战斗机,一口气签了26架,总价74亿美元,直接让印度成了法国之外首个同时装备海空两型“阵风”的国家。
只是,众所周知,印度空军数架“阵风”刚在印巴空战中被暴打成筛子,印度海军咋还如此青睐?
米格-29K坑太多,印度忍不了了
要说印度为啥选“阵风”,得先看看他们现役米格-29K有多垮。这飞机自打从俄罗斯买来,就毛病不断。发动机寿命短到33小时一修、机身寿命不到2500小时,出勤率常年低位徘徊,保障日常训练都尚显吃力,真打起来怕是只能当摆设。
相比之下,“阵风M”一出现,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能挂“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射程120公里)和“斯卡普”隐身巡航导弹(射程450公里),航电系统升级到有源相控阵雷达,还能和印度空军“阵风”共享后勤,省下一大笔维护费。最关键的是,法国人卖武器不像美国那样附加政治条件,也不会像俄罗斯那样坐地起价,印度觉得这买卖“不坑”。
不过,印度海军最现实考虑还是“等不起”。自家研发双引擎舰载机(TEDBF)拖了十几年还没影,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总不能一直用米格-29K撑门面吧?于是干脆砸钱买现成的,先解决“有无问题”。
“阵风”上舰,战力飙升,麻烦不少
“阵风M”登舰,对印度海军算是一剂猛药。这飞机能带9.5吨弹药,作战半径1800公里,反舰、制空、对地打击样样精通,理论上能让印度航母的打击范围覆盖整个印度洋。再加上配套P-8I反潜机和MH-60R直升机,印度海军终于凑齐了“三位一体”反潜体系,对付水下威胁也有底气。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首先,印度航母和“阵风M”八字不合。“维克兰特”号升降机宽度只有9.12米,而“阵风M”翼展10.8米且机翼不能折叠,根本塞不进去。要么改航母,印度效率的工期3年起步,要么改飞机,得加钱同时得看法国人脸色,这俩选项哪个都不便宜。
其次,滑跃起飞坑性能。“阵风M”原本是为弹射航母设计,强行用滑跃甲板起飞,载弹量和航程都得打折,战斗力直接缩水。最后,维护成本也能吓死人,单架“阵风”年维护费用高达1800万美元,更别说法制装备还是出了名的难伺候。
空军刚被“打脸”,海军想退单也晚了
回到开头问题,准确来说,并不是“阵风”战机被击落,印度海军还如此青睐,而是印度海军刚下完“阵风”战机大单,印度边境那一片那边就传来“噩耗”,后悔想退单也来不及了!
总结印度空军“阵风”惨败悲剧,很大程度上在于光有飞机还不够,还需要配套“频谱”电子战系统和射程不严重缩水的空空导弹,才不至于出现飞行员连敌机雷达信号都没录全就“裸奔上阵”状况。
不然,印度海军“阵风M”要是照这个剧本走,估计也得悲剧。不过,海军环境毕竟不同,海上空战更依赖预警机和数据链,而印度海军有P-8I和“维克兰特”号航母当信息节点,理论上能弥补单机劣势。
但问题在于,巴基斯坦也没闲着,未来还可能装备更先进制空战机,专克“阵风”这种四代半战机。更扎心的是,印度海军“阵风M”计划整合国产“阿斯特拉”导弹,但以印度军工“传统艺能”,这导弹能不能用都得打个问号。
印度这波“阵风”采购,看似解决燃眉之急,实则暴露深层困境,国防工业拉胯,只能靠“买买买”撑场面。但买来先进武器终究水土不服,战术体系不配套、维护成本高昂、战时补给受制于人,这些坑印度一个都没躲过。
说到底,印度要想真当“印度洋霸主”,光靠砸钱买装备远远不够。什么时候能把研发生产线握在自己手里,才算真正摸到大国门槛。否则,再多“阵风”,也不过是南亚天空中昂贵烟花罢了。
(来源:网络 战略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