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衡水中学文科状元刘嘉森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开学没多久,刘嘉森来到

微微的开心 2025-05-14 12:27:38

2015年,衡水中学文科状元刘嘉森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开学没多久,刘嘉森来到老师办公室问出了这句话。没想到,老师只是平静的望着他说:“不能!

河北省衡水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少年刘嘉森,自小在黄土地里摸爬滚长。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连感冒发烧都舍不得去卫生所。这个懂事的孩子把父母的艰辛看在眼里,书包里永远装着皱巴巴的课本,田间地头都能看见他蹲在垄沟边背书的身影。

初中三年,这个农家娃硬是没让年级第一的宝座旁落,2012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考进闻名全国的衡水中学。这个连县城都很少去的少年,第一次见识到了全省汇聚而来的尖子生。入学首场考试,568名的排位像盆冷水浇透了他的脊梁骨。

班主任看着这个穿着褪色校服的农村孩子欲言又止,但刘嘉森咬碎牙关把成绩单揣进了裤兜。

接下来三年,他像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凌晨五点半的晨读,深夜十二点的台灯,课间十分钟的错题本,连吃饭排队都在默背古文。笔记本从最初的横线本换成活页夹,最后攒成半人高的资料堆。

2015年高考放榜那天,673分的成绩让他成为衡水文科状元,烫金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村委会时,老村长特意放了挂两千响的鞭炮。

未名湖畔的秋色还没看够,现实问题就摆在了眼前,开学月余,这个揣着作家梦的新生鼓起勇气询问中文系教授:"北大毕业能年入百万吗?"老教授扶了扶眼镜,望着眼前这个目光灼灼的寒门学子,沉默半晌吐出两个字:"不能。"

窗外飘落的银杏叶打着旋儿,刘嘉森攥着衣角站在办公室,耳边嗡嗡作响。

那夜他在未名湖边走了二十三个来回,月光把博雅塔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此刻的迷茫。图书馆的灯光渐次熄灭时,裤兜里的诺基亚突然震动,某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打来电话,想买断他高中时期的十八本学习笔记。

这个在题海里泡大的少年第一次意识到,那些密密麻麻的错题整理、作息表、考试攻略,竟然能变成铅字。

三个月后,《从倒数到状元:我的衡中逆袭之路》摆上了全国书店的货架,首印三万册两周售罄,加急再版的通知单雪片般飞来。这个习惯在讲台下埋头做题的年轻人,开始频繁站上各地中学的讲台。

从东北冰城到岭南花都,六年间七百余场演讲,他的蓝布衬衫渐渐换成挺括的西服,但开口仍是带着冀中口音的普通话。

教育部《2018年全国中小学教辅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学习方法类书籍连续三年销量增幅超30%。

在这样的风口下,刘嘉森又推出第二本《破茧:高效学习实战手册》,首月销量突破五十万册。未名湖畔的咖啡厅里,这个仍在读大三的年轻人,账户余额悄然突破七位数。

当年老教授的话在同学间传为笑谈,他却认真地说:"要是按部就班当个上班族,确实挣不到这些钱。"

如今回望,那些在煤油灯下抄写的公式,在田埂上背诵的课文,在凌晨冻得发麻的手指,都成了刻进骨子里的财富。

这个来自华北平原的年轻人或许没成为作家,但他用另一种方式,在千万学子的课桌上留下了自己的墨迹。就像他总在演讲结尾说的那句话:"读书改变命运这事儿,我赌赢了。"

0 阅读:1
微微的开心

微微的开心

每日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