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天,扬州月塘乡,一段惊险得让人倒吸冷气的事悄悄发生了,乡里的大地主郭良知,拎着一把小刀,当街割断了国民党团丁押解地下党员的绳索,还说出一句后来被人传遍全乡的话:“我后台硬,谁敢动我!”那会儿可正是风声鹤唳的年代,救共产党人不是开玩笑,一不小心就能把自己搭进去。
郭良知是地主,这没错,家里几进几出的老宅子,土地数不过来,可这人偏偏跟一般地主不一样。
他娘早年就教他一句话:“家有千仓,莫忘一粥。”他小的时候,不爱摆谱,也不拿地主当回事,经常赤脚下田,还自己拉着牛去耕地。
村里人都觉得这孩子怪,说他“地主娃子没个地主样”,可正是因为这样,村里老百姓反倒不怕他,还跟他亲。
抗战那几年,新四军在附近活动得很频繁,老百姓日子苦,国民党管得紧,谁敢沾点“共产党”的边都得掉脑袋。
可郭良知不声不响地,给新四军送过粮,打过掩护,还偷偷传过情报。
他从不在人前说自己干了啥,有一次有人问他家怎么丢了几口袋粮,他只笑笑说给猪偷吃了。
事情出在47年9月的一天,那时候正是国民党抓地下党员最狠的时候。
朱玉和是附近村的农会干部,暗地里干着地下党,结果被还乡团的赵元和逮了个正着。
赵元和那人,打小就是个狠角色,抗战一完就混进了还乡团,专干欺负穷人的事,这次他抓了朱玉和,正打算押去县里邀功升职。
郭良知那天恰好在自家田边转,远远地看到赵元和押着人,心里一咯噔,他认得朱玉和,两人以前打过交道,还一块安排过乡亲躲日军搜捕。
郭良知没喊没叫,装作不经意地凑上去,说是碰巧见到赵元和的表哥,想过去打个招呼。
就这短短的几分钟,他走过去,跟赵元和闲聊,眼睛却盯着朱玉和的绑绳,他左手夹着旱烟杆,右手从长衫里慢慢摸出一把小刀,装着抖烟灰,一刀划下去,绳子就断了。
他低声说了句:“快跑。”朱玉和楞住了,不敢动,他又说:“怕啥,我后台硬。”
朱玉和跑了,头也不回地冲进了玉米地,转眼不见,赵元和这才反应过来,气得脸发紫,拔枪吼叫,可一回头就对上郭良知那张冷静的脸。
“人是我放的,你要是不服,去告我。”郭良知站着不动,慢悠悠地说,“我弟在县里当参议员,侄子是你们乡长。你看着办。”
赵元和手在抖,他不是不敢开枪,是不敢惹这姓郭的,他明白郭家在月塘有多深的根,真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过了几秒,他咬牙说:“你以后别后悔。”转头就走了。
那天的事,在乡里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有人说郭良知胆大,也有人说他疯了,但没人怀疑他救了朱玉和。
解放以后,事情急转直下,1949年,新的政权刚建立,清算运动在各地铺开,地主、富农成了重点对象。
郭良知虽然曾救过人,可家里那几百亩地、几间大屋子,怎么也洗不清“地主”的名头,他被抓起来,差点就成了“现行反革命”。
这时候,朱玉和站了出来,他已经是地方上的干部,一听说郭良知被扣上“恶霸地主”帽子,连夜赶来作证。
他在县里开会时,当着几十号人的面说:“郭良知救过我,要不是他,我早死了,他还给我们送过粮食、传过情报。”
起初有人不信,问他凭啥说这话,朱玉和直接把当年事情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又找来了几个村里的老乡作证,连赵元和后来也被挖出来,侧面承认了郭良知当年的那段“插曲”。
事情就这么翻了过来,郭良知没被枪毙,后来还被“摘帽”处理,回了乡,那以后,他再没插手过什么大事,只是种地、喂鸡,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年。
他一生都没说过自己救人有多英勇,只说了一句:“那天我要不救他,晚上吃饭都睡不着觉。”这话传得也很远,很多年后,乡里还在讲他这句老话。
这个故事,在《仪征文史资料》第六辑里有记载,后来有地方文化馆做过口述史整理,虽然没有写进主流课本,但在村民口中,它一直都在。
参考资料:《仪征文史资料》第六辑,仪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