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吴佩孚迷恋算卦,有一日清晨他占一卦,显示“有不速之客三人至”,吴佩孚连忙命厨房准备客人的午饭。但等到下午1点,也只来了两位客人。吴佩孚的副官为免使“吴大帅”尴尬,临时从外面拉一人来凑数。吴佩孚不明所以,愈发相信卜卦的灵验!
吴佩孚在没有发迹,成为直系首领时,曾以算命为生,由于他算的还算灵颜,他也因而称之为“半仙”。
吴佩孚14岁那年,他的老父亲吴可成因病去世,这就使得他失去了父亲,也使他失去了依靠,不得不跟着母亲,还有弟弟相依为命,在贫苦和凄凉中度日。
后续,为了减轻母亲身上的重担,14岁的吴佩孚不得不外出谋生,去往登州水师营当了一名学兵,而在当学兵的期间,吴佩孚还拜在了登州名士的门下虚心学习,使得他文武并进,为他后续投入戎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96年,正值科考之年,22岁的吴佩孚前往参加,高中登州府第三名,得了秀才的身份,而就在吴佩孚翘首以盼自己日后大展宏图,出人头地之时,他竟在高中秀才的第二年,与达官显贵发生了矛盾和冲突,被革去了秀才之名。
随后,为了避祸,吴佩孚连夜从登州府离开,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城,到了北京城之后,吴佩孚父亲的昔日好友孙掌柜暂时收留了吴佩孚,使得吴佩孚暂时有了一处容身之所。
寄人于篱下的处境对于吴佩孚来说,是一种煎熬,因此他仅仅只是在孙掌柜的住所呆了些许日子,便选择离开,开始想方设法在北京城里谋生。
起初,吴佩孚搞了一些红纸和毛笔,在崇文门外摆摊卖字,卖春联,勉强糊口度日,但等到腊月寒冬过后,买字和卖春联的人越来越少,这就使得吴佩孚不得不寻摸着干点别的营生,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经过一番琢磨,吴佩孚想到自己曾读过许多星象之书,懂点命理知识,便在前门大街摆摊算卦,成为了一个算命先生。
吴佩孚这个人为人机敏,擅于揣测人心,再加上他读过许多星象之书,因此他给人算命占卜的卦象基本上都是很灵验的,这就使得吴佩孚成为了前门大街上小有名气的算命先生,被称之为“半仙”。
虽然说吴佩孚通过占卜算命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但是他却没有放下自己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功成名就的大志向。
当他的堂兄吴亮孚找到他,推荐他去往天津武卫军投军时,吴佩孚则是毫不犹豫地丢下了这算命先生的一身行头,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投身戎马之后的吴佩孚凭借着自己的胆识,才智,以及为人,从一个小小的士兵成为了手握重兵的直系军阀头目,可谓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而成为军阀头目之后的吴佩孚一如既然的信奉星象学说,他率军打仗,多用奇门遁甲,六丁六甲之术,这就使得他从不在任何人面前透露自己的生辰八字,以防他人用奇门遁甲之术来暗害于他。
除此之外,吴佩孚在领军对敌作战时,必择吉而行,并且每次战事即将开打之时,吴佩孚都会命自己手下的副官去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云生西北,雾长东南,吴佩孚便会料定地方从西北方向而来,他则当即作出军事部署,对西北方向进行增兵,巩固防御工事。
而如果云朵从后方来,吴佩孚便会料定敌军从后方发起进攻,便作出军事部署,命令手下的军队对后方进行增兵,以此来抵御敌人的攻势。
也正因为吴佩孚通过观察天象来指挥军队作战,这就使得当时的军阀中流传这一句话,直系军阀将领吴佩孚用兵打仗,要看天。
吴佩孚的这些占卜算卦有些灵验,也有些不灵验,有一回大早上,吴佩孚占卜算卦,卦上显示今日将会有三个不速之客来拜访自己,为此,他赶忙让府中的厨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饭,但是等到了中午,也只来了两个人,这就让吴佩孚有点十分意外,而吴佩孚身边的副官见此情形,为了不让吴佩孚尴尬,便从外面特意找来了一个人凑数,吴佩孚这边以外的占卜算卦灵验了,便洋洋自得,露出了一脸微笑,殊不知这是副官在从中成全他。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吴佩孚在四照堂召开军事会议,从下午2点开到了晚上12点,当吴佩孚点将冯玉祥时,突然屋内的灯全灭了,这种不祥之兆,让吴佩孚这位信奉术数的断言到冯玉祥这边会出问题,但作为直系军阀首领的曹锟却并不相信吴佩孚的话,而不久之后,果然如吴佩孚预言的那样,冯玉祥临阵倒戈,将曹锟赶下了台,而吴佩孚自己则是兵败失势在天津乘船给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