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中国,美认输,对华称呼都变好听了,特朗普转头拿欧盟撒气

青衣不语 2025-05-15 09:25:47

美国这态度转变得可真快啊,前脚还把中国当成“头号威胁”,现在又改口叫“合作伙伴”了。 更有意思的是,眼看从中国这儿占不到大便宜,特朗普扭头就冲着欧盟发火去了。 以前,美国的一些政客提到中国,那恨不得把所有难听的词都用上,好像不这样就显不出他们的立场。 作者-甜 编辑-甜 现在呢,参与了中美日内瓦接触的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都说了,中美之间的分歧,好像也没那么大嘛,还称呼中国是“合作伙伴”。 这种转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特朗普最近是怎么说欧盟的呢? 他说欧盟一直在占美国的便宜,这话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具体来说,特朗普指责欧盟卖给美国那么多汽车,却不买一辆美国汽车。 还说欧盟向美国倾销农产品,同样也不买美国的任何农产品。 甚至连美国国内药价高的问题,特朗普也认为欧盟需要为此负责。 这番话,仔细琢磨琢磨,这不就是他曾经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时用过的那一套说辞吗?

虽然具体的商品和细节有所不同,但那个施压的模板,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那么接下来,是不是意味着特朗普也要开始对欧盟加征高额关税,也来一场极限施压了呢? 为什么特朗普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把矛头对准欧盟呢? 其实这背后,恐怕也有美国的现实考量。

中美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要远远强于美国和欧盟之间。 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还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或者组装零件,更不用说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了。 这些产业,想要一下子都搬回美国去,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与其继续眼馋中国的产业链,美国的一些人可能觉得,还不如对欧盟下手来得实际。

一方面,欧盟的很多产业和美国的产业存在不小的重叠性。 这就意味着,如果能把欧盟的某些产业挤压下去,美国自己是有能力去承接一部分的。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那就是在一些美国政客看来,欧盟可能比中国更好拿捏一些。 毕竟,中国是真的不好惹,这一点,他们应该是已经领教过了。

回过头来看看中美之间这场关税较量。 美国最终同意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九成以上关税,还暂缓了另外一部分关税,中国也做出了完全对等的回应。 中美关税水平因此降到了自那年四月初以来的最低点。 能达成这样的联合声明,让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做出如此大的让步,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是咱们中国一步一步,通过坚决的反制打出来的。 当初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之后,是中国率先打响了对美反制的第一枪。 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就像毛主席曾说过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 你表现出坚决抵抗的意志,对方才会真正坐下来和你谈。

当时也有不少国家,面对美国的压力,选择了妥协,希望能让特朗普手下留情。 可结果呢? 特朗普不仅没有放过他们,反而还要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判。 这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地敲诈他们,从他们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特朗普甚至还公开羞辱这些国家,说他们正在排队“亲我的屁股”。 如果这些国家的心理防线一旦被摧毁,那美国就更容易随意摆布他们了。 直到中美达成了这份联合声明,全世界才都看明白一个事实,对美国低头,美国可能想的是要你的命。 而和美国进行有理有据的对抗,美国反而不能把你怎么样。

中国自身的强大,当然是美国态度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简单说,就是美国“打”不过中国,或者说,打下去的代价太大了,所以只能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认输。 世界上综合国力比中国更强的国家,确实没有几个。 更多的是那些综合国力不如中国的国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就只有对美国妥协这一条路可以走。 美国依靠着它的霸权地位,想要欺负某一个单一国家,确实相对容易。 但是,当美国对全球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它自己主动叫停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如果全球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凝聚共识,共同抵制这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是能够让美国自己清醒过来的。

现在,欧盟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特朗普在中国这边没占到预想中的便宜,转过头就想拿欧盟来撒气。 如果特朗普真的在欧盟那边占到了便宜,那么接下来,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恐怕也要跟着提心吊胆了。 按照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两个国家的。

这种各个击破的策略,正是霸权主义者惯用的伎俩。 所以,对于所有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国家来说,看清形势,坚持独立自主,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青衣不语

青衣不语

家国天下事,社稷一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