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冬天,两名战士前往祁连山附近执行任务,两天时间灭掉了57头野猪。 19

文山聊武器 2025-05-16 19:21:09

1969年冬天,两名战士前往祁连山附近执行任务,两天时间灭掉了57头野猪。 1969年冬天,祁连山附近的高家庄被野猪搞得鸡犬不宁。那年雪特别大,山里野猪找不到吃的,就成群结队下山抢粮食。庄稼被拱得一塌糊涂,有些村民还受了伤,村里人心惶惶,没人敢出门。村长没办法,跑到附近驻训的侦察连队求救。连队一听,这事儿不能拖,野猪不除,村民日子没法过。连长点了两名战士去解决这堆麻烦事儿,一个是老兵孙一木,一个是新兵刘小雷。 孙一木是连队的顶梁柱,30岁,山东人,从小跟着当过兵的爹进山打猎,野外生存本事了得。刘小雷才20岁,湖南来的新兵,家里穷,从小干农活练出一身力气,入伍后耐力特别强。这两人一老一新,带着枪和弹药就跟着村长上了路。任务听着简单——灭野猪,可谁也没想到,这两天会这么惊险。 第一天傍晚,他们到了高家庄,村里安静得吓人,村民都躲家里不敢吭声。刚到没多久,就听见小巷子那边传来动静,三头野猪在院子里乱拱粮食。孙一木反应快,立马开枪撂倒一头,刘小雷也跟着补枪干掉一头,第三头跑了。这一下村民才敢探头出来,个个感激得不行,说再不来他们就完了。 当晚,村长带他们上山找野猪窝。山里黑咕隆咚,雪厚得踩下去没到膝盖,野猪的脚印倒是清楚。他们顺着痕迹摸过去,半夜干掉了十几头。第二天一早,两人没歇着,又带上干粮进山。这次野猪更多,他们分成两路包抄,一天下来又收拾了四十多头,总共57头。孙一木经验老道,知道野猪爱扎堆,带着刘小雷专挑聚集的地方下手,效率高得吓人。 可最危险的还在后头。下山路上,一头500多斤的巨型野猪突然蹿出来,直冲孙一木,把他撞飞了好几米,胳膊差点废了。刘小雷赶紧开枪,可那野猪皮厚得像铁甲,子弹打进去没啥用,眼看就要扑过来。孙一木忍着痛爬起来,用手枪连射六发,才把这大家伙放倒。这头野猪比他们之前打的都凶,差点就翻了盘。 孙一木这人,真不是盖的。他16岁就敢独挑一头野猪,18岁当兵后枪法准得离谱,野外经验更是没得说。调到祁连山侦察连队前,他干过边境巡逻、抗洪抢险,啥苦都吃过。这次任务,他不光靠自己本事,还得带新人,压力不小。刘小雷呢,虽然刚当兵两年,但拼劲儿足得很。家里条件不好,他从小就知道吃苦,训练时从不偷懒。这次跟着孙一木上山,他学了不少东西,从枪法到怎么观察地形,都进步飞快。 任务回来后,刘小雷像是变了个人,胆子更大了,枪也使得更稳了。孙一木没啥大变化,还是那股沉稳劲儿,但对带新兵更上心了,常拿这次任务当例子讲给他们听。两人搭档配合得越来越默契,训练场上谁见了都夸。 57头野猪一除,高家庄总算太平了。村民能安心种地,出门也不用提心吊胆。村里人感激得不得了,送吃的送喝的,还立了块石碑记下这事儿。后来孙一木退伍回村里看,村民后代还认得他,拉着他去看碑。刘小雷没退伍,继续当兵,后来升了教官,常跟新兵讲那年冬天的故事。这任务不光救了个村子,也让两人的军旅路多了份硬核经历。 这事儿传开后,连队里士气高了不少。战友们一听57头野猪,都觉得这俩人牛得不行,训练时也更有劲头了。高家庄的村民更是把这当成传奇,年年冬天讲给孩子们听,成了村里的骄傲。 这故事听着挺爽,可仔细想想没那么简单。野猪下山是天灾逼的,战士出手是职责在身。两天干掉57头,靠的是真本事,但也冒了大风险。那头500斤的野猪王,要不是孙一木拼了命开枪,后果真不好说。这任务拼的不光是体力,还有脑子——怎么找野猪窝,怎么分工,哪一枪得打准,全得算计好。人跟野兽斗,赢了是本事,输了就可能是命。 再说孙一木和刘小雷,一个老兵一个新兵,性格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可搭在一起就是靠谱。孙一木稳,刘小雷冲,两人互补才撑过这关。这不就是现实里干事儿的样子吗?有经验的带路,新手出力,事儿才能成。

0 阅读:4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