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以死报国!”
那年秋天,日军以十万兵力进犯湖南,企图快速夺取长沙,第九战区紧急部署防御,其中新墙河北岸的笔架山成为阻敌南下的关键屏障。
由三座山峰组成的阵地扼守交通要冲,南面平原无险可守,唯有依靠此处丘岗阻滞日军机械化部队。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营营长的史恩华,此时刚完成婚礼三天,他接到师部命令:率五百精锐驻守笔架山,为战区主力争取三天布防时间。
面对奈良支队五千余人及飞机、重炮的绝对优势,这个任务意味着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
9月20日清晨,日军战机率先撕破天空,二十余架飞机轮番俯冲投弹,三十门重炮将岩石山体炸成焦土。
他顺着页岩裂缝构筑隐蔽工事,士兵们匍匐在棱角锋利的山岩间,膝盖被割得血肉模糊仍死守射击位。
机枪手王铁柱双腿炸断后,用肩膀顶住发烫的枪管持续扫射,直至鲜血流尽。
当敌方战车集群冲锋时,守军利用地形落差设置反坦克壕,手持集束手榴弹的爆破组从侧翼突袭,首日竟击毁三辆九五式轻型坦克。
没曾想次日战况愈发惨烈,日军释放毒气弹,守军以浸尿毛巾蒙面继续作战。
阵地上弹坑密布,士兵们将战友遗体与日军尸体垒成掩体他亲自持步枪填补防线缺口,子弹打光后带领敢死队夜袭敌炮兵阵地,炸毁两门野炮并夺回部分弹药。
此时全营已伤亡过半,师长三次电令撤退,他望着山脚下密密麻麻的日军帐篷,咬牙回复:“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
第三日黎明,日军调集联队分东西两路包抄,史恩华将残存的87人收缩至主峰,用最后二十箱手榴弹构筑环形防线。
当师部派来的传令兵冒死突破封锁送达撤退令时,阵地上仅剩三十余人。
他将新婚妻子的照片塞进怀表里,平静地说:“告诉师长,敌人太多,我们走不了了。”
9月23日黄昏,日军发动总攻,守军弹药告罄,士兵们挺着刺刀跃出战壕,最后几名战士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爆炸声震得山石滚落。
当硝烟散尽,百姓收敛遗体时,发现多具保持搏斗姿势的尸骸,有战士的刺刀仍插在日军胸腔,有军官紧握手枪指向天空。
此役迟滞日军精锐四昼夜,为福临铺防线的建立赢得宝贵时间,战后清理战场时,人们只找到史恩华破碎的怀表,玻璃夹层里的结婚照已被鲜血浸透。
日军战史罕见记载:“遭遇中国军最顽固之抵抗”,新墙河百姓自发修建“中华魂史营长恩华之墓”,覃异之师长含泪题写碑文:“烈士之功不朽矣!”
史家满门忠烈,其兄史恩荣在台儿庄战役中殉国,父亲史静安作为战地医生牺牲于护送伤员途中,两个弟弟继续投身抗日战场。
这支五百人的队伍用生命践行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他们的壮举被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中引述,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