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20岁富家女学生,背上嫁妆直接住进张家。张母大怒:成何体统!不料,女

品古观今吖 2025-05-17 15:04:25

1943年,20岁富家女学生,背上嫁妆直接住进张家。张母大怒:成何体统!不料,女学生拿出十几根金条和无数翡翠宝石。张母大喜:下周过门!

京剧名角张君秋带着戏班子在十里洋场唱堂会,台下的吴家大小姐攥着手绢看直了眼。

吴家大小姐是本地富商独生女,刚从教会学校毕业,平日里见的都是西装革履的留洋少爷,哪见过戏台上水袖翻飞的风流人物。

张君秋在梨园行当里是响当当的人物,他那嗓子像是泡过蜜的,扮上相往台中间一站,满场的眼睛都挪不开,但凡挂他名字的戏票,黄牛手里能翻出五倍价钱。

这回来上海给盐商老太爷做寿,台底下坐着的除了本地头面人物,还有特意包了前排的吴家父女。

戏散场后吴励箴没跟着父亲回家,她让司机把车停在戏园子后门,自己拎着珍珠手包找班主打听。

班主见她穿着进口呢子大衣,手上祖母绿戒指晃人眼,连忙将张老板请出来,两人在化着半面妆的戏台后头说了小半个时辰,临别时吴大小姐把绣着金线的真丝手帕塞进了张君秋戏服口袋里。

往后半个月,张君秋的戏码吴励箴场场不落,她不像寻常戏迷往台上扔金银首饰,倒是常托人送些西洋来的稀罕物件,像什么瑞士金表、法国香水、英国羊毛围巾。

有回散戏后张老板卸妆,发现妆匣里多了枚鸽子蛋大小的南洋珍珠。

被吴老爷知道后,气得把黄花梨茶几拍得震天响,吴家做着远洋贸易的买卖,在上海滩有六处码头、三间洋行,哪能让独生女跟个唱戏的牵扯不清?老父亲连夜把女儿锁在公馆三楼,窗户底下守着四个彪形大汉。

谁承想她性子这么烈,趁着送饭的工夫,把床单撕成布条从三楼缒下来,拎着早就收拾好的皮箱直奔火车站。

箱子里装着二十根大黄鱼、满当当的翡翠镯子,还有张汇丰银行的存单,等吴家发现人跑了,火车早过了南京城。

张家住在北平大栅栏的老胡同里,张君秋原配赵玉蓉正给三个孩子补衣裳,忽听得院门咣当响。

开门的婆子还没问话,穿貂皮大衣的姑娘已经跨过门槛,皮箱往地上一墩,开口就要见当家的老太太。

张母盘腿坐在炕上纳鞋底,抬眼打量这个从天而降的阔小姐,院里晾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窗根底下堆着蜂窝煤,吴励箴那双小羊皮靴子踩在青砖地上格格不入。

老太太把锥子往鞋底上一扎:“我们小门小户的,供不起您这尊菩萨。”

吴励箴也不恼,蹲下身打开皮箱,黄澄澄的金条在太阳底下反光,晃得婆子手里的鞋差点掉地上。

她把存单往炕桌上一拍:“这些物件权当我的嫁妆,您要是应了,往后我管您叫娘,君秋的孩子我当亲生的养。”话说到这份上,老太太手里的鞋底掉在炕席上。

张君秋从戏园子回来时,家里已经收拾出东厢房,吴励箴换了粗布褂子,正蹲在灶台前帮赵玉蓉熬棒子面粥。

原配红着眼圈要回娘家,新媳妇追出去三里地,硬是把人劝了回来,从打这天起,张家院里两个媳妇一个灶头做饭,一个暖脚,倒也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奈何变故来得猝不及防,五十年代初的某天夜里,几个戴红袖章的人闯进张家,说张君秋不好,将戏服头面全扔进火堆,金条首饰则充了公,全家被赶到城南大杂院。

三九天的北风刮进漏雨的屋子,赵玉蓉肺病加重,没熬过那个冬天,转年开春,张母在菜市场排队买棒子面时晕倒,再没起来。

最让人唏嘘的是吴励箴,这个曾经用金条开路的千金小姐,白天在街道糊纸盒,晚上给人纳鞋底换粮票。

有回粮店来了处理的山芋干,她背着五十斤粮袋往家走,半道吐血昏在雪地里,抬到医院时大夫直摇头,说是早年肺结核落下的病根。

等张家洗清冤屈那天,来接的人只见到张君秋抱着两个骨灰盒,发还的财产里那二十根金条早不知去向,倒是吴励箴陪嫁的翡翠镯子还在库房角落,只是摔断了三截。

张君秋后来续弦娶了剧团里唱老旦的,可孩子们跟后娘处不来,没两年都去了北大荒。

晚年的张老板常坐在四合院的天井里发呆,春日的梨花开得正好,恍惚间像是回到1943年的上海戏台。

台下那个眼睛亮晶晶的姑娘,正把真丝手帕往他戏服里塞,风过处,几片白花瓣落在石桌上,倒像是谁撒了一把珍珠。

0 阅读:84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