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8岁的三毛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了台湾荣民总医院。手术的第二天,1月4日,在医院的卫生间里,三毛用尼龙丝袜绕着自己的脖子,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便匆匆与世长辞。因此,外界对她的离世多有猜测,众说纷纭,然而并无人得知真相。 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在重庆,后来跟着家人去了台湾。她从小就不是普通人,书读得多,脑子活泛,但人生路却没少坎坷。13岁那年,她被老师当众羞辱,直接辍了学,还得了抑郁症,甚至试过自杀,没成。后来她慢慢走出阴影,1962年写出第一篇作品,算是正式踏进文学圈。1967年,她跑去西班牙留学,认识了荷西,两人1974年在撒哈拉沙漠结了婚,日子过得挺浪漫。可惜好景不长,1979年荷西意外去世,三毛的心像是被掏空了一块。之后她回台湾,1989年又认识了王洛宾,可这段感情也没开花结果。到了1991年,她因为子宫内膜肥厚住院,手术后第二天,就这么走了。 官方给的说法是“因病厌世”。意思是她被病折腾得不想活了。可这说法站不住脚啊!她做的是子宫内膜手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后续治疗也能控住病情。按理说,她的身体状况不算绝症级别,没到让人绝望的地步。那她为啥还选了这条路?显然,官方这解释太笼统,糊弄不过去。 有人猜三毛是为情所困。毕竟她和荷西的爱情故事太轰轰烈烈,荷西死后,她好多年没缓过来。后来认识王洛宾,又没成,感情路上确实不顺。但要说她自杀是为情,好像也不全对。三毛不是那种感情一挫就崩溃的人,她对爱情有自己的看法,很理性。况且死前她还在计划未来,哪像被感情逼到绝路的样子? 要挖深一点,三毛的心理状态可能是个关键。她13岁就得过抑郁症,还试过自杀,这说明她心里一直有块脆弱的地方。虽然她后来靠写作和旅行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但抑郁这东西,不是说治好就彻底没影了。尤其荷西走后,她一个人扛着伤痛,表面坚强,内里说不定早就千疮百孔。1991年住院,手术虽成功,可身体上的折腾加上心理的负担,兴许就压垮了她最后那根弦。 三毛死前一点也不像要放弃的人。她计划去探访作家贾平凹,还给朋友写了信,信里满是对生活的期待。她房间里放着书,桌上有笔,像是随时要接着写东西。这哪像是准备走的人啊?可偏偏第二天,她就这么没了。没留一句话,没给任何人暗示,这反差让人更摸不着头脑。 三毛死后,大家脑洞大开。有说她厌倦了世俗,想追求灵魂自由;有说她身体其实没好,怕拖累人;还有人觉得她是受不了台湾当时的文化圈氛围。可这些说法都没真凭实据。她作品里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她死前的心态,都跟“厌世”搭不上边。倒是她早年的抑郁史,和手术后可能的情绪波动,更有点说得通。 不管咋说,三毛走了,留下的东西却没走。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这些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她写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普通人能懂的喜怒哀乐。她那股子自由劲儿,至今还激励着很多人去追梦。她用文字活了一辈子,也用文字留在了世上。 30多年过去,三毛为啥自杀,还是个解不开的谜。官方的“因病厌世”太敷衍,感情说不通,身体状况也没糟到那份上。或许是抑郁症卷土重来,或许是她心里藏了啥没人知道的秘密。她的死,就像她的人一样,带着点神秘,带着点让人惦记的味道。
最新!张兰给小两口的婚礼致辞!在儿子的婚礼上,张兰身着一袭白色旗袍,显得优雅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