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歼-10C战力,在中国量产战机中却已性能“垫底”】
整个5月,中国歼-10CE战斗机成为全球焦点。这款在印巴空战中表现惊艳的四代半中型战机,已成为国际军贸市场上极具颠覆性的“黑马”。印巴空战结束后,央视军事等官方平台高频宣传歼-10C,网友笑称5月堪称“猛龙宣传月”。不过,此时却需泼一盆“冷水”——
客观而言,歼-10C虽被视作先进四代半战机,在国际市场属于高端行列,但其在解放军序列中已难言“尖端”。或许有人质疑:解放军现役仍有歼-7E/G、歼-8F等二三代机型,歼-10C更比早期歼-10A/B、歼-11A/B先进,为何称其“不上不下”?
答案很简单:目前解放军量产的战斗机型号中,歼-10C已处于性能梯队末端。歼-20、歼-35、歼-16、歼-15T等机型,哪一款性能不碾压歼-10C?更遑论已进入试飞阶段的六代机。毫不夸张地说,歼-10C在中国已属“落后产能”,未来将主要用于出口,解放军采购订单基本停滞。
四代半战机沦为“落后产能”,这在国际上堪称“凡尔赛”。即便强如美军,在维持五代机生产的同时,仍在保留四代半战机生产线;俄罗斯、法国、瑞典及欧洲联合战斗机公司等,主力量产机型仍为四代半。放眼全球,具备战斗机自主生产能力的国家本就寥寥无几。
作为中国现役量产战机中的“最低端型号”,歼-10CE在国际市场却足以“大杀四方”。西方吹捧多年的“欧洲第一战机”法国“阵风”,在印度上空被歼-10CE轻松压制。其他四代半战机若与歼-10CE交锋,最多只能“一战”,谁敢称具备明显技术优势?
中国空中力量的优势,源于90年代至今30余年的技术积淀与体系打磨。正如网友所言:“中国空军构建现代化作战体系三十载,其‘中式体系’的一丝余威,落在地区大国头上,便是难以承受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