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带领群臣去打猎。在甘泉宫的猎场内,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瞄准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21 10:09:21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带领群臣去打猎。在甘泉宫的猎场内,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瞄准了一头鹿,而21岁的霍去病却将弓箭瞄准了李敢,李敢瞬间倒地。汉武帝得到消息后,大骂霍去病,但是随后他却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事情得从元狩四年说起,那年汉武帝调集十万骑兵,让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深入漠北。 六十岁的李广跪在未央宫前三天三夜,才讨来前将军的职位,可卫青接到密诏,硬是把这位老将调去右路迂回。 右路既没向导又缺水草,李广的部队在戈壁滩上转悠了七天七夜,等赶到战场黄花菜都凉了。 卫青派来的军法官还没开口,李广就拔出佩剑抹了脖子,临终前那句"岂能复对刀笔之吏"的怒吼,成了儿子李敢心里拔不出来的刺。 李敢跟着霍去病在漠北倒是打得漂亮,斩首匈奴左贤王部两万多人,回来就封了关内侯,可这爵位越耀眼,他心里就越憋屈。 有天在未央宫值夜时,李敢撞见卫青巡视宫禁,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是一拳,卫青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嘴角渗血还拦着侍卫不让声张。 这事传到霍去病耳朵里,年轻气盛的骠骑将军当场摔了酒樽,连夜从河西大营赶回长安。 要说卫青和霍去病这对舅甥,那真是大汉军界的双子星,卫青为人宽厚,当年还是骑奴的时候被平阳公主看中,后来靠着七战七捷的军功做到大将军。 霍去病十八岁带八百轻骑横扫河西,二十二岁就封狼居胥,现在挂着骠骑将军衔和大司马印,论风头早就盖过了舅舅,这次听说舅舅挨打,霍去病哪咽得下这口气? 转眼到了甘泉宫围猎这天,汉武帝特意让李敢负责外围警戒,霍去病带着亲兵护卫圣驾。 围场里鹿群惊起时,霍去病突然调转马头,在二十步开外拉满雕弓,李敢刚射中头鹿,还没来得及高兴,一支白羽箭就扎进了他后心。 在场官员都看得真切,可谁也不敢吱声,霍去病手里还攥着刚射下的鹿王,箭囊里少的那支箭分明带着李敢的血。 汉武帝听说后气得踹翻了案几,可转头就把太仆公孙贺叫来吩咐:"找头最大的公鹿,把鹿角染红了送去李府。" 少府监连夜赶制带血鹿角,第二天长安城就贴出告示,说李敢围猎时遭野鹿顶撞身亡,李敢的族兄李蔡当时还是丞相,带着族人在宫门口跪了三天,结果收到武帝捎来的口信:"李氏欲绝嗣乎?"吓得李蔡第二天就告老还乡。 要说汉武帝为啥这么护着霍去病,还得从三年前的漠北大战说起,当时武帝私下跟卫青交代,李广年纪大了又总打败仗,千万别让他当先锋。 这事儿《史记·李将军列传》写得明白:"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结果李广迷路误期,说到底还是武帝的安排惹的祸,现在李敢闹这么一出,等于在打皇帝的脸。 再者说,当时的汉匈局势也由不得武帝不偏心,漠北大战虽然赢了,可汉军战马损失了十一万匹,国库都快见底了。 霍去病这种能打出1:10战损比的将领,简直就是武帝的心头肉,反观李氏家族,李广自杀,李敢被杀,就剩个孙子李陵还在羽林军里当差,两相比较,武帝自然知道该保谁。 不过这事还有个后续,霍去病射杀李敢的第二年,突然暴毙在朔方军营,死因说是感染瘟疫。 可《汉书》里记载了个蹊跷事:霍去病的亲兵队长自杀前写了血书,说将军喝了御赐药酒就七窍流血。 更邪门的是,当初帮武帝造假的那十三名工匠,半年内全得了怪病死了,这些事情在《资治通鉴》里都有零星记载,不过官方说法始终是病逝。 李敢的儿子李禹长大后,有次在未央宫宴会上突然拔剑指着霍光骂街,结果被当场腰斩,这事《汉书·霍光传》写得清清楚楚:"禹怨霍氏,坐祝诅诛。" 李氏和卫霍两家的恩怨,到昭帝时期才算完,可要说最惨的还是老百姓,李广自杀时"一军皆哭",李敢被杀后"道路闻者皆为流涕",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都忍不住感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到底,这场血案背后是皇权与军功集团的利益纠葛,武帝需要卫霍这样的新生代将领制衡老牌勋贵,又要防着外戚坐大。 李广三代为将,在陇西军中威望太高,正好借霍去病的手除掉,只是可惜了李敢,明明是给父亲讨说法,反倒成了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就像《盐铁论》里说的:"夫治乱之端,在于本末而已。" 参考:三家注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国学导航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历史档案揭秘

历史档案揭秘

揭秘历史档案,还原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