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吃了亏,一个是30%,一个是10%。 2025年5月,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的谈判桌上又干了一场硬仗。这次谈判,关税税率成了焦点,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30%,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10%,部分品类最高25%。网上有些人一看这数字,嚷嚷着说中国吃了亏,30%比10%,明摆着咱这边吃瘪了。 先说这谈判的来龙去脉。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开打,断断续续斗了好几年,2025年的日内瓦谈判算是个关键节点。那会儿,中国商务部长钟山带着团队,跟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正面交锋。谈判桌上,关税、稀土这些硬茬子一个接一个抛出来,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肯轻易松口。钟山团队准备得足,底气硬得很,压根儿没让美国占到啥便宜。 再来看看这关税税率咋回事。美国那边,4月初对咱的商品加了34%的关税,其中10%是对等税率,24%是额外惩罚性的。没几天,4月8日、9日,税率蹭蹭往上涨,先是84%,后到125%,加起来增幅91%。这架势,像是要把中国货彻底挡在门外。可到了5月12日,中美签了个联合声明,美国那边暂停了24%,取消了91%的增幅,留下10%。不过因为芬太尼的事儿,美国又额外加了20%,最后定在30%。 中国这边呢,也不含糊。4月4日,咱对美国商品加了34%的关税,后来跟着美国节奏,也是一路加到84%、125%。到5月12日,咱同样暂停24%,取消91%增幅,最后定在10%。针对芬太尼问题,咱对部分美国商品加了15%或10%的关税,个别品类算下来最高25%。表面上看,30%比10%,差距不小,可这数字背后,有没有啥猫腻? 其实,谈判这东西,光看数字可不行,得看谁手里攥着底牌。咱中国有啥底牌?稀土啊!这玩意儿可是“工业维生素”,全球90%的加工产量都在咱手里,美国的军工、科技产业离了它可玩不转。5月9日,七部门开会,严查稀土走私,把漏洞一堵,美国那边立马就得掂量掂量。谈判桌上,咱代表一提稀土管控,美国那边眼神都不一样了。这说明啥?说明咱手里有硬家伙,人家不得不服软。 再往深里说,美国这30%关税,更多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开始加到125%,摆明了是想极限施压,可真到谈判桌上,他们发现玩不下去。中国这边有稀土撑腰,又不慌不忙,美国只好退一步,把税率降到30%。而咱这10%,看着低,可实际操作里,针对性强得很,尤其是对美国依赖咱的商品,照样能捏住他们的软肋。 有人可能会问,那为啥咱不也加到30%甚至更高,非要定在10%?这就得说说咱的策略了。中国这几年一直讲开放、合作,不像美国那样动不动就挥关税大棒。咱定10%,一方面是给双方留点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在国际上占个理字。毕竟,全球经济这盘棋,谁也不想彻底撕破脸。咱用10%的税率,换来稀土的主动权,这买卖咋算都不亏。 再说说稀土这张牌的份量。稀土不光是谈判桌上的筹码,更是咱国家的战略资源。美国那边,稀土加工能力早就萎缩了,供应链全靠中国。咱一收紧出口,他们的高科技产业就得喊疼。2025年谈判后,美国企业已经开始着急,找替代供应商没那么容易。这时候,30%关税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自己产业链的负担。反过来,咱10%的税率,既保住了市场,又没把路堵死,留了后手。 从谈判过程看,钟山团队的表现也值得点赞。他们不是光靠稀土硬扛,而是把数据、政策、策略攒一块儿,打了个漂亮的组合拳。美国代表团那边,虽然嘴上不服,可实际行动已经露了怯。5月12日的联合声明一签,市场信心立马回暖,中美贸易也逐步稳了下来。这说明啥?说明咱没吃亏,反而把主动权攥得更紧了。 当然,中美贸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关税只是个开头,后面还有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这些硬骨头要啃。但从这次谈判看,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被动挨打”角色了。咱有资源、有策略、有底气,应对起挑战来,越来越有章法。未来中美关系咋走,还得看双方怎么博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在全球经济里的地位只会越来越稳。
金灿荣教授分析:美国的如意算盘很可能是想利用90天的时间,加快储备一些物资同时找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