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召开在即,特朗普:不去!美国带头抵制,最后尴尬的是自己。
国际舞台上演了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戏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抱怨G20成员国不配合美国,这种说法仿佛在暗示全球都该听命于华盛顿。
表面上看,美方以南非在巴以冲突中立场偏颇、土地政策存在歧视为由拒绝出席。实则是因为G20正逐步摆脱单极主导,向多方共治转变,这让美国难以适应。
回望历史,美国的"退群"早有先例。从《巴黎协定》到世卫组织,从伊朗核协议到《中导条约》,处处可见其独断专行的影子。占据全球85%GDP的G20成员国,怎会甘心被一家独大?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的回应耐人寻味:"邀请依然有效"。这句话传递的信息再清楚不过:缺席的是美国,不是G20的未来。今年2月的外长会议就是明证,没有美国,会议依然顺利进行。
在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上,美国选择了消极应对。中国却与印尼达成数字经济合作,巴西带动发展中国家发声,就连欧盟也开始与非洲展开基建合作。
这让人不禁想到上世纪80年代的G7。那时美国带领西方主导全球事务,风光无限。但随着新兴市场崛起,G7逐渐失去影响力,最终被G20取代。如今,美国的GDP占比已从40%降至25%,盟友纷纷寻求产业链独立,单靠蛮横已无法维系霸权地位。
讽刺的是,1999年正是美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主动拉拢新兴经济体组建了G20。如今却因无法掌控全局而选择退场,这种输不起的心态令人唏嘘。
面对美国的退场,中国并非简单接棒。从推进"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规划,到深化与沙特、土耳其的能源合作,中国正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重塑全球合作模式。
在G20框架内,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将减贫、基建等议题纳入讨论范畴。这种化解分歧、促进合作的智慧,才是大国应有的担当。
当今世界,任何试图以单边主义挟制多边合作的做法,终将被时代洪流淘汰。G20将因新兴力量的加入而焕发新的生机,美国的缺席或许正是全球治理格局重构的开始。
面对美国的这一举动,你认为这是高明的策略,还是无可奈何的退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