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年,唐朝大诗人元稹,在妻子病危时不在床前照顾,却写出痴情诗成千古佳句。 唐朝建中年间,山西河内县有个叫元稹的年轻书生,生得眉目清秀,写得一手锦绣文章。那年他刚满二十岁,寄居在远房姑母家备考科举。 姑母家有个待字闺中的女儿,生得杏眼桃腮,平日里总爱隔着纱帘偷看这位才貌双全的表哥。 秋日午后,元稹揣着酒葫芦晃进后花园。他故意把衣襟扯得松散,脚步踉跄地撞在晾衣绳上。 表妹正蹲在井边洗衣裳,惊得摔了手里的木盆。元稹顺势抓住她手腕,嘴里喷着酒气说些"天仙下凡"的浑话,眼角却清明地盯着姑娘涨红的脸——这出醉酒表白的戏码,他已在心里排演过数十遍。 腊月里的梅花还没谢尽,元稹就背着书箱踏上赶考路。表妹连夜缝的棉袍还带着体温,他许诺金榜题名必来迎娶。谁知刚进长安城,这寒门学子就被京兆尹韦夏卿看中了。 听说韦家小姐待字闺中,元稹连夜写了首《会真诗》投递,把"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句子改头换面,哄得韦家父女眉开眼笑。 新婚当夜,元稹摸着大红锦被上金线绣的鸳鸯,忽然想起表妹送别时哭红的眼睛。他甩甩头吹灭蜡烛,心想这韦家的门第可比乡下表妹强多了。 果然靠着岳父提携,他很快当上左拾遗,朝堂奏对时口若悬河,把当年哄姑娘的本事用在官场上倒也得心应手。 好景不长,元稹因弹劾权贵被贬江陵。韦从挺着孕肚跟他南下,路上马车颠簸早产,孩子没满月就夭折了。刺史府后院漏雨,韦氏抱着襁褓哭哑了嗓子,元稹却在诗会上跟歌伎讨论新写的艳词。等到韦从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他干脆搬去书房住,说是怕过了病气耽误公务。 元和四年冬,韦氏油尽灯枯。元稹伏在灵前痛哭,挥笔写下三首《遣悲怀》,字字泣血感动长安。可没过半年,就有人看见他在蜀中与女道士薛涛泛舟锦江。 后来他在越州当刺史,又纳了当地富商的女儿做妾。每段情事都化作香艳诗篇,倒比那些正经公文流传得更广。 长安城里茶馆的说书人最爱讲元才子的风流韵事,听客们嗑着瓜子啧啧称奇。有人翻出他早年悼念亡妻的诗稿,发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句子,竟和哄表妹私奔的情诗用着同样的韵脚。 不过这些都不打紧,他的诗卷照样在书铺卖得火热,新科进士们争相模仿他的文体,青楼歌女都以唱他的词曲为荣。 倒是那个在老家苦等的表妹,听说后来嫁了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有年元宵节她在灯市瞧见元稹的轿子经过,八人抬的绿呢大轿,前头鸣锣的差役喊着"元大人查夜"。 她慌忙躲进巷子阴影里,怀里的胖小子哇哇直哭,货郎丈夫赶紧掏出拨浪鼓哄孩子。这些市井琐事,自然入不了御史大人的青眼。 参考信源: 孟伟编著. 唐诗选读[M]. 2022
799年,唐朝大诗人元稹,在妻子病危时不在床前照顾,却写出痴情诗成千古佳句。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25 03:24:34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