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明明那么苦,为什么美国非得制造业回流?这么说吧,美国已经没得选了,如果制造

阿智通鉴 2025-05-26 11:35:47

制造业明明那么苦,为什么美国非得制造业回流?这么说吧,美国已经没得选了,如果制造业再不回流,那美国就要完蛋了。   现在美国一整年赚来的钱,连债务所产生的利息都抵不上,2024财年,美国政府的利息支出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22%,这相当于政府每收四块钱,就有一块钱得拿去付利息。更要命的是,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负债23.6万美元,这种债务压力下,美国除了大搞对等关税外,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它的负债。   而制造业回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不但可以将过错诬陷给中国,还可以吸引外资,将制造业的份额重新抢回来。美国政客一口咬定制造业外流是中国“不公平竞争”导致的,于是挥舞关税大棒,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逼企业回美国建厂。比如特朗普威胁苹果和三星,如果不把生产线搬回美国,就对其征收25%的关税。表面上看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是想把全球产业链的锅甩给中国,转移国内矛盾。   但制造业回流真有这么简单吗?先看看美国的现实困境。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从1979年的1950万降到了1280万,要恢复到原来水平得新增670万个岗位,可美国现在连技术工人都凑不齐。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建芯片厂,就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投产时间一推再推。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搞的自动化浪潮,正让制造业岗位越来越少。亚马逊投资的机器人公司Figure,专门开发能替代人工的工厂机器人,政界要就业,科技界要效率,这矛盾根本没法调和。   再说成本,美国制造业的成本高得离谱。就拿汽车行业来说,福特算了笔账,如果把所有生产线都搬回美国,每辆车成本至少增加1万美元,价格超过5万美元的车,谁还买得起?更麻烦的是,美国基建老化,港口、电网、公路都跟不上,企业建厂还得自己掏钱搞配套,这成本又得翻倍。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零部件,要啥有啥,成本还低,美国企业就算回来了,也很难竞争得过。   国际上,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欧盟警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破坏全球供应链,2025年欧盟出口增速预计只有0.7%,比之前下调了2.5个百分点。加拿大、韩国这些盟友也开始抵制美国货,美国鞋类生产商OkaBrands就发现,海外市场对“美国制造”的需求暴跌,加拿大、日本客户订单锐减,国内消费者也更愿意买便宜的亚洲货。这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关税不但没保护到美国企业,反而让他们失去了海外市场。   美国民众也不买账。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根本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工作,更不可能接受和发展中国家一样的薪资水平。得克萨斯州一个淋浴喷头销售商做了个测试,129美元的亚洲产喷头和229美元的美国产喷头,600多单里没有一个选美国货的。消费者用脚投票,说明“美国制造”的口号在市场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更致命的是,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缺乏长期规划。《芯片与科学法案》虽然砸了527亿美元补贴半导体产业,但企业拿了钱却不一定真的投到生产上。特朗普就曾批评这个法案是“浪费钱”,企业拿了补贴却不建厂。而且美国政治周期短,政策朝令夕改,今天补贴明天削减,企业根本不敢长期投资。富国银行的报告就指出,要让制造业真正回流,至少得维持十年以上的高关税和补贴,但美国政府根本没这个耐心。   说白了,美国制造业回流就是一场政治秀。用关税制造“美国优先”的假象,把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转移民众对债务危机的注意力。可现实是,制造业回流不仅解决不了债务问题,反而会推高通胀、破坏供应链,让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失衡,过度依赖金融和服务业,制造业空心化积重难返。不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光靠关税和补贴,制造业回流只能是黄粱一梦。   现在的美国就像一个病人,明明得了慢性病,却偏要吃止痛药掩盖症状。制造业回流就是那片止痛药,短期内能缓解一下债务的阵痛,但长期来看,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等美国回过神来,可能才会发现,真正的解药不在关税里,而在如何重塑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上。可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1 阅读:1049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