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成都发现明代蜀王陵,“中国最精美地下宫殿”重见天日。但地宫打开专家竟

文栋说明星 2025-05-28 11:34:09

1978年,成都发现明代蜀王陵,“中国最精美地下宫殿”重见天日。但地宫打开专家竟发现一地白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78年4月,成都龙泉驿的施工队正在正觉山脚下挖水渠。 突然一声巨响,地面塌出个大窟窿,胆大的工人凑近一瞧——好家伙,地底下藏着雕梁画栋的宫殿!红墙绿瓦的排场,一瞅就是古代大人物的坟。 考古队呼啦啦赶来,顺着塌陷的洞口往里探。 推开第一道石门,众人倒抽凉气:门后地上横着副骷髅架,骨头渣子散得到处都是。 按说古墓里有死人骨头不稀奇,可这骨头架子既没躺在棺材里,也没穿戴陪葬品,就这么四仰八叉瘫在门口,活像被人撂在这儿的。 再往里走更邪乎,上百平米的地宫修得跟四合院似的,三进三重的格局比活人住的宅子还讲究。 二十多吨的巨石从外地运来砌墙,外头摆着四百多尊陶俑,文官武将、丫鬟乐师样样齐全。 最扎眼的是椁床上雕着龙凤,要知道搁明朝,除了皇帝王爷,旁人用这图案可是要掉脑袋的。 可惜值钱物件早被搬空,棺材板烂得只剩渣子。 考古队扒拉了好几天,总算从椁床底下刨出块墓志铭。 白纸黑字写着,这儿埋的是明朝第三代蜀王朱友埙。这位王爷二十六岁就病死了,碑文夸他“淳厚端淑,言动率礼”,说白了就是老实本分、规规矩矩的模范王爷。 可门口那具男尸到底啥来头?专家们脑壳都想疼了。 头一遭猜是王妃合葬,可骨头验出来是男的;二回猜是殉葬的,但明朝殉葬的都是宫女嫔妃,哪有大老爷们陪葬的规矩? 三回更玄乎,有人扯到失踪的建文帝,说这位倒霉皇帝逃到四川让蜀王收留了。可就算真是建文帝,哪能随便撂在王爷坟里? 最后还是地宫顶上的盗洞解了谜。这窟窿打得那叫一个准,正对着尸骨位置,显见是内行人干的。 再瞅地宫里的金银器早被搬空,专家拍大腿——敢情这骨头是盗墓贼! 八成是明末乱世,守陵的官兵监守自盗,结果分赃不均闹出人命,把同伙撂这儿了。 虽说宝贝被偷了个精光,地宫里的门道可藏不住。 墓门上钉着八十一颗金钉,刻着五爪金龙,这规格本该是皇帝专属。 更稀罕的是“人头龙”石雕,龙脑袋长得跟朱元璋画像一个模子,下巴突出额头高,活脱脱老朱家祖传脸盘。 原来头代蜀王朱椿跟永乐帝朱棣穿一条裤子,帮着四哥抢了侄子的皇位。朱棣登基后投桃报李,特批蜀王按皇帝规格修坟,这才有了僖王陵里的越级配置。 后来考古队又在正觉山刨出十多座蜀王坟,个个修得气派,跟北京十三陵凑成“北有十三陵,南有明十陵”的对子。 2023年成都搞文旅推广,蜀王陵博物馆的刘祝平副馆长上了央视《国家宝藏》,专门讲地宫里的陶俑阵仗。五百多个彩釉陶俑排兵布阵,比秦始皇兵马俑秀气,可比寻常王爷坟阔气多了。 要说这蜀王陵的发现,好比掀开了明朝西南土皇帝的账本。 从地宫结构到陪葬规制,活脱脱一部立体的藩王起居注。 老百姓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蜀王们愣是把狗窝修成了金銮殿。 如今这些地宫成了旅游打卡地,游客们摸着冰凉的石雕咂舌:好家伙,明朝王爷的排场,真应了那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2024年开春,成都文旅局搞了个“探秘地下紫禁城”活动,请来《中国国家地理》拍专题片。 镜头扫过青龙湖畔的十陵镇,无人机航拍把蜀王陵群拍得跟棋盘似的。负责解说的老专家直嘬牙花子:“这风水选得绝,前有照后有靠,怪不得老朱家能稳坐西南小朝廷。” 要说最新鲜的动静,还得数2024年5月抖音上火起来的“古墓灯光秀”。 博物馆把地宫里的石刻投影到山壁上,五爪金龙在夜色里翻腾,惹得小年轻们半夜排队拍照。有网友调侃:“朱元璋要知道自家龙脉成了网红打卡点,棺材板都得气掀喽!”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明蜀王陵》 国际在线《成都明蜀王陵 凭何成为“最精美地下宫殿”》 知乎专栏《成都蜀王陵地宫里有啥?探秘朱元璋后代之墓,奢华程度直追十三陵》

0 阅读:52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