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18年,64岁的康熙双脚浮肿得甚至穿不上鞋子,而他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康熙只好用手帕裹住双脚,艰难地乘轿到了宁寿宫,坚持亲自侍奉太后。 康熙和孝惠章皇后的关系,是清朝历史里一段让人感慨的往事。1718年,康熙64岁,按理说这岁数在古代算高寿了,更别提他还带着一身病。那年,他的双脚因为浮肿,疼得没法穿鞋,走路都得靠人扶着。可就在这时候,孝惠章皇后病重,命不久矣。康熙没犹豫,硬是用手帕裹着脚,乘轿去了宁寿宫。这种举动,在当时可不是小事,毕竟他是皇帝,身份在那摆着,能做到这份上,真挺不容易。 孝惠章皇后不是康熙的亲妈,是他爹顺治的第二任皇后。顺治死得早,康熙小时候登基,孝惠章作为嫡母,地位挺特殊。她没生过孩子,但对康熙一直不错。康熙对她也特别尊重,这不光是因为礼法,更是因为一份实打实的情分。1718年的时候,孝惠章已经70多岁了,身体早就不好,康熙知道她日子不多了,心里肯定不好受。 说到康熙的孝心,得从他小时候说起。他4岁丧母,8岁丧父,是靠着祖母孝庄太后拉扯大的。孝庄对他影响特别深,教他啥叫责任,啥叫孝道。康熙长大后,把这份孝心也带到了孝惠章身上。史书里记载,他每次去探望嫡母,都是亲自问候,嘘寒问暖,连宫里人都说,这皇帝对嫡母比对亲妈还上心。1718年这回,他病成那样还非要去,就是这种感情的延续。 那时候,康熙的身体状况其实很糟糕。清史稿里提到,他晚年得了浮肿病,脚肿得没法正常走路,宫里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他自己也知道,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孝惠章病危的消息传来,他没想着多休息,反而立马让人准备轿子。宫里人劝他,说您这身子骨经不起折腾,他却说:“母子一场,她病成这样,我不去谁去?”这话听着挺朴实,但从一个皇帝嘴里说出来,分量就不一样了。 到了宁寿宫,康熙亲自守在孝惠章床边,问她想吃啥,想喝啥,还让人把药端过来。这种事,一般皇帝哪会亲手干啊?可康熙不一样,他觉得这是他该做的。孝惠章去世后,他还下旨给她办了隆重的丧礼,追封谥号,礼数一点没少。 康熙老早就推行“以孝治天下”,觉得一个国家要稳定,得从家庭抓起,孝道就是基础。他自己带头这么干,既是给大臣看,也是给老百姓看。 那时候清朝刚平定准噶尔叛乱,国家还算太平,康熙心里估计也清楚,自己没多少日子了。这时候去看孝惠章,既是尽孝,也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当然,康熙也不是完人。他晚年身体差,脾气也大,有时候对臣子挺苛刻。 不过,康熙这么一折腾,不光感动了当时的人,连后世都拿这事儿当榜样。清朝后来几代皇帝,都多少受他影响,孝道成了宫里的一大传统。这事儿还被写进史书,成了康熙晚年的一大亮点。
公元1718年,64岁的康熙双脚浮肿得甚至穿不上鞋子,而他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即将走
运赛过去
2025-05-28 13:04:37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