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钧剑1956年出生于一个文艺世家,做为《等着我》栏目的特邀嘉宾,他只要看到哪个

安卉的 2025-07-13 07:42:11

郁钧剑1956年出生于一个文艺世家,做为《等着我》栏目的特邀嘉宾,他只要看到哪个来寻亲的人有困难,就会自动的给人家捐款。可是他媳妇不干了,人家做节目都是赚钱,你却从家里往外拿钱......2016年,郁钧剑正式退休,将精力重点放在教育领域。 请有缘人留个“关注”,说说您的精彩见解,共勉之~ “别再往外掏钱了!”他却依旧转身拎起那一袋水果——郁钧剑的人生“执拗”,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你又给人送钱了吧?!”电话那头传来妻子带着埋怨的声音,而郁钧剑只是轻轻应了一声,眼前还浮着才旦卓玛送他到门口的画面。 那天,他拎着一袋水果和几本书,从成都的一个老小区出来,才旦卓玛站在门口,微微抬着头,一只手搭在他肩上,87岁的她,头发已经全白,但笑容却还是跟年轻时一样灿烂。 很多人不理解,郁钧剑为什么“执拗”地做这些没人逼他做的事,走亲访友探望老人也就罢了,有些人只是上个节目、讲几句话,他却非要自掏腰包,看到谁困难了就主动给点钱。 别人上节目是挣钱,他上节目,反倒“赔钱”,尤其在《等着我》栏目里,他总是控制不住,看到寻亲人苦巴巴地讲着几十年的心事,生活又拮据得可怜。 他一冲动,口袋里的钱就又出去了,你都快七十的人了,唱歌的机会也少了,别再往外掏钱了...这句话他听了无数遍,每次妻子皱着眉跟他说这些,他也不反驳。 因为他明知道,这话不是错,现实就是这样,可就是停不下来,“人活着不是只为自己。” 这不是他挂在嘴边的口号,是几十年形成的习惯,2008年汶川地震,他第一时间捐了10万块;后来给母校设立奖学金,一给就是十几年,节目上遇到的老人、孩子,谁家揭不开锅了,他都惦记。 甚至有时候回家后,脑子里还想着那位穿旧棉袄的大爷,掏了两千块让栏目组转交,他老婆气得不行,打电话质问栏目组,“你们节目是挣钱的,他倒好,从家里往外拿!” 郁钧剑也曾想“忍一忍”,年纪越来越大了,舞台上的灯光越来越远,喜欢他的人也慢慢老去,他不是不明白——但看见才旦卓玛那种纯净、安静的笑容,他又觉得,这些执念,没什么好改的。 他心里始终记得那个冬日的下午,那天,才旦卓玛坐在轮椅上,家里收拾得干净又简单,墙上挂的是藏族的传统画,家具旧得发白,窗帘是普通的棉布,客厅大但空荡,茶几上只有一盘水果和几个瓷杯。 “我一直都知道她过得简单,可真的坐下来聊上几个小时,才发现这份朴素不是表面,而是骨子里,”郁钧剑回到宾馆后更觉得自己的一点小小帮忙没有错,那一下午,两位歌坛老友没有说什么“国家级艺术”或者“成就辉煌”,只是聊了旧时光、身体情况、好吃的小点心,甚至还哼了几句年轻时唱的歌。 才旦卓玛声音不高,却依然稳,她还反过来提醒他多喝水,他们都曾站在聚光灯下,现在却更愿意坐在木沙发上,晒着透亮的日光,说几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 这份岁月沉淀下来的干净和朴素,不就是他最想保护的东西吗,人这一辈子,总要为点什么“执拗”一次,有人拼事业、有人拼面子、有人拼金钱。 郁钧剑拼的,是自己那点“认定的良心”,不是大慈善家,也没把自己当救世主,但他宁愿少买几件衣服,也要帮那个在棚户区发抖的老奶奶,宁愿被家里数落几句,也想给远方那个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一点希望。 他不是没烦恼,妻子担忧收入,他也担忧,他自己也知道,时代变了,他不是每次都能被观众记得,但只要有一次,有一个人因为他的举动改变了命运,那他就觉得值了。 所以他继续做着这些小事,哪怕是“赔钱的买卖”,离开才旦卓玛家的那个下午,他走在阳光下,手里的水果袋空了,身上没多重的行李。 可他知道,自己的心是满的,你以后少做这些事了行吗,妻子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回响,他轻轻一笑,没说话,转身走进下一场节目录制现场——那里又有一个家庭等着找回失散多年的亲人。 也许他改不了这个“执拗”的毛病了,可这毛病,让他觉得活着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信息来源:(郁钧剑做客鲁豫有约...凤凰网2020-01-07)

0 阅读:18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