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一小伙觉得生活没有乐趣,一天闲逛,偶然进入了烈士陵园,祭拜时发现墓碑上似乎少了什么,竟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信源:潇湘晨报 2024 - 8 - 17《小伙自费数万元制作烈士烤瓷像,称“想一直做有意义的事”》) 防城港27岁的陈光经营着一家旧货回收店,生活无忧却日复一日地单调乏味,内心空虚的他急切地渴望为青春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偶然的决定从此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2022年,被无聊困扰的陈光不想再耗下去,跨上小电驴拐进靖西烈士陵园,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何去,只觉得那里有答案。陵园里,一排排墓碑让他心生敬畏。 他虽说是个普通人,可心底那份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从未减退过,他看着这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们潸然泪下,这些长眠于地下的英烈可能和他一样大甚至比他还小。 于是他开始一一祭拜这些英雄们。 当他仔细审视碑文时,发现烈士常超淼牺牲时年仅20岁,而且许多墓碑上空白无照片,后人祭拜时无从知晓英雄的容颜。于是,他心中萌生了为英雄“补全”容颜的念头,且这股冲动难以抑制。 这事听着又大又难,可对陈光来说,却像找到了人生的开关。他觉得,这才是值得全心投入的事。 他立刻回家,翻箱倒柜地查找资料,主动联系陵园管理方,并在网上发帖,四处打听烈士家属的联系方式。一封封信寄出,一条条消息发出,回音也逐渐多了起来。 烈士的战友、家人,甚至生前所在部队,都寄来了线索和照片。那些老照片大多已经泛黄、模糊,但在陈光眼里,却比什么都珍贵。 照片来了,他白天看店,晚上通宵达旦修复照片。朋友邀他喝酒,他只咧嘴一笑称忙着给英雄们“美颜”。 照片修复完成后,普通相纸难以长久保存,陈光毅然选择使用烤瓷材质。尽管费用高达六万余元,他仍毅然决然地拿出了原本用于娶媳妇的资金,并关闭了旧货店,全身心投入到这一事项中。面对他人的不解,他坦然回应:“人家连生命都舍得付出,我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 一年后,陵园墓碑上烈士瓷像清晰,陈光和朋友为三百多位烈士贴了瓷像。期间他听了无数故事,收到无数感谢。 王保奎烈士的妹妹在寄送照片时附上了1000元,但陈光并未接受,表示能为烈士做事深感荣幸。 在为张力烈士粘贴瓷像时,他意外发现张力竟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原型,激动得双手颤抖,将此事发布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表示要前往祭拜,陈光的眼眶也不禁发热。 当然,做事的人总免不了被议论。陈光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也引来了一些闲言碎语,怀疑他是不是想出名,借机炒作自己。面对这些,陈光只是笑笑。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只知道,今天的安稳日子是烈士用命换来的,自己做这点事,不过是想让后人别忘了他们。 这次“寻路”,彻底改变了陈光。他不再是那个被空虚感折磨的旧货店老板,反而觉得是陵园把他的“魂”给找回来了。 他甚至开了个社交账号,专门收集烈士信息,逢人就说:“这事我得干一辈子!”连以前总催他找对象的老妈都感慨:“这小子,总算活明白了。” 陈光只是个普通人,但他用最朴素的行动提醒了我们一件事:铭记,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应该有鲜活的面孔,有在我们心中跳动的形象。 我们纪念的,不只是牺牲本身,更是那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说到底,用命换来的安稳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是会让人忘事的。陈光用他的方式,在和这种遗忘对抗。那么我们呢?又该如何面对这份沉甸甸的遗产,让英雄的精神不被岁月磨损?
欺人太甚!柴桑大姐揭露对方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大姐放了一段杜的音频,他说他有很多心
【1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