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20岁的小伙子一直关到77岁的老人才被释放,令人意外的是,出狱后他竟想回到监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14 19:41:16

他从20岁的小伙子一直关到77岁的老人才被释放,令人意外的是,出狱后他竟想回到监狱坐了57年牢的欧树竟在刑满前期,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条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0年夏天的一个早晨,77岁的欧树站在阳光下,他穿着一身新西装,脚上的皮鞋还带着商标,他用手遮着眼睛,望着街口驶过的汽车,耳朵被喇叭声震得发蒙,他站得笔直,像在接受检阅,但脸上的困惑掩盖不住,他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真正站在自由的街头,距离他上一次走在没有铁栏杆的地方,已经过去了五十七年,他的头发早就白光光了,牙齿也掉得差不多,手指细瘦,青筋暴起,他的眼睛不再锐利,但四处打量的时候仍带着一种审慎,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脚边的影子,影子很陌生,就像是别人投在地上的。   欧树被送到云南弥渡县的敬老院,那是一个安静的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株缅桂,风一吹就有香味飘出来,工作人员给他安排了单人房,床是新的,墙是白的,窗户上挂着粉色窗帘,他坐在床头,一动不动地看着墙上的日历,像是在数日子,但又像是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哪一天,他不问人,不说话,只是偶尔咳嗽几声。   每天早上六点,他准时睁开眼,坐起来穿衣服,敬老院的早餐是八点,他却一直守在窗边,像在等待哨声,护工给他端来早餐,他吃得很慢,一口一口地嚼,像在回忆什么味道,他从来不抢饭,也不浪费,饭后他会把碗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回原位,就像在监狱里那样。   他从不主动交谈,也不参与娱乐活动,院里组织老年人一起看电视或下棋,他总是坐在一旁,看着别人笑,看着别人吵,他的眼神平静,仿佛身在另一个世界,他从不打扰别人,也没人愿意打扰他。   有一次,敬老院组织去市里的商贸城参观,老人们坐上旅游大巴,说说笑笑,欧树坐在靠窗的位置,头靠着玻璃,他看着窗外一路飞驰的广告牌、高楼、红绿灯,还有戴耳机的年轻人,神情木然,大巴停在商场门口,导游举着旗子说自由活动两个小时,老人们三三两两进了商场,欧树没有动,他坐在门口的花坛边,一直盯着玻璃幕墙倒映出的自己,他看着那副身影,佝偻、瘦小、手脚不协调,像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异物,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直到所有人集合。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他身上的一些习惯,他总是把塑料袋铺在板凳上才坐,怕裤子磨破,他睡觉时一定要把搪瓷水缸放在枕头底下,说是防止被偷,他晚上从不关灯,说黑暗里容易听到声音,他从不使用手机,也不摸遥控器,有人教他,他只是点头,然后把东西放下,再也不碰。   这些年,他早已没有亲人,父亲在1990年去世,其他亲戚早已断了联系,当他出狱回到弥渡时,曾经的家早变成了公路和修车铺,他连门都认不出,他站在原地,不知往哪走,后来政府安排他办了身份证,领了低保,把他送进敬老院,他没说什么,只是点头。   欧树的入狱是1953年,那年,他因为参加非法组织被判刑四年,但他脾气倔,不服管教,总是与人冲突,临近出狱时,他试图越狱,被发现后加刑十五年,第二年又一次尝试逃脱,甚至试图抢夺狱警的武器,结果被判无期,此后几十年,他一直在监狱中服刑。   有一段时间,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他开始说胡话,时常脱衣服声称要“晒灵魂”,监狱安排他服用药物,改为轻劳动,到了1999年,他年纪已大,开始配合改造,逐步获得减刑,直到2010年,他终于获准释放,那年他77岁,体力尚可,精神也还算稳定,但他已经不再属于这个社会。   出狱那天,狱警给他买了新衣服,还准备了速效救心丸,一路护送他回乡,他们是他服刑多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亲友”,车停在敬老院门口时,他迟迟不下车,后来他下了车,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回头望了一眼车上的人,他没有说话,只点了点头。   他在敬老院总共住了八个月,后来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他不再出门,也很少下楼,有时候护工发现他坐在窗边,手里攥着一块发霉的豆腐干,他舍不得扔,说那是他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他走得很安静,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护工推门进去时,他躺在床上,盖着被子,眼睛闭着,脸上没有痛苦的神情,床头放着那个他始终没离身的搪瓷缸,边缘磕得七零八落,底部还能看到“1955年 国营搪瓷厂”的字样。   他的遗物整理得很快,没几样,三百多块安置金还剩一半,没有动过,身份证、几件换洗衣物、一个旧饭盒,还有他在监狱写下的减刑申请,背后用繁体字歪歪斜斜地写着:“老欧感谢政府”。   他的墓在敬老院后山一块最小的格子里,没有照片,没有生平,墓碑上只刻了一行字:“334号 欧树”,没有人来送葬,只有民政局派来的一名工作人员,站了一会儿就走了。   信息来源:新浪网——云南真实版《肖申克的救赎》    

0 阅读:51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