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时代的三大世界级工程,至今仍在用,更是体现了红色精神! 红旗渠,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想到那句“劈开太行山,漳河水自来”。它坐落在河南林州市,当年叫林县,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老百姓为了喝水,得翻山越岭去几十里外挑,苦得没法说。1959年,一场大旱让林县彻底断了粮,县委书记杨贵一咬牙,决定引漳河水进林县,彻底解决缺水问题。 1960年开工,三万多民工扛着铁锹钢钎上了太行山。条件有多苦?住的是山洞,吃的冻窝头,渴了抓把雪往嘴里塞。山上石头硬得像铁,他们就用锤子砸、钢钎撬,腰上系根绳子吊在悬崖上凿炮眼。青年洞那段最难,300个年轻人硬是在绝壁上抠出一条路,炸药不够就自制,硬是把进度从每天0.3米干到了2.8米。整整十年,1969年红旗渠修成,1500公里的水渠把漳河水引了过来,54万亩农田有了保障,林县人终于告别了“水比油贵”的日子。 红旗渠不只是个工程,更是种精神。林县人用命拼出来的这条渠,灌溉农田不说,还成了5A级景区,每年都有人来这儿感受那股子不屈劲儿。直到现在,它每年还能送3.74亿立方米水,实打实地造福一方。 再说四川简阳的沱江大桥,这可是个硬家伙。1967年开工,横跨汹涌的沱江,连接起简阳新旧城区。那时候建桥可没现在这么高科技,工人们站在江水里搬石头,洪水一来,临时浮桥晃得像要散架。桥墩浇筑时,手都被磨出血泡,可没人退缩。大桥用了9孔40米的双曲拱设计,技术含量在当时绝对是顶尖的。 2008年汶川地震,沱江大桥硬扛了一波冲击,桥面裂了点缝,主体愣是没塌。后来有人想炸掉重建,380公斤炸药下去,烟尘散尽,大桥还是稳稳当当站着,最后只能加固继续用。这桥修过、加宽过,到现在还是简阳的交通命脉。老百姓没事就爱在桥边走走,聊起当年建桥的艰辛,都觉得这桥跟他们的命连在一起,结实得让人放心。 武汉长江大桥,那可是中国人的骄傲。1955年开建,1957年就通车了,是咱们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公铁两用桥。长江水急得很,夏天洪水一涨,能到20多米高,工人们站在竹筏上打桩,风一吹就晃,掉下去就没影儿。钢梁吊装时,狂风差点把梁吹翻,带队的彭敏硬是稳住了局面。施工还用了气压沉箱法,工人在高压下干活,身体扛不住也得咬牙顶着。 1957年10月15日,大桥通车,火车一过,南北就连起来了,武汉从此成了交通大枢纽。这桥不光实用,还成了中国工程技术崛起的标志。现在每天车来车往,桥墩子还是那么稳,2008年还被列为湖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桥上,你能感觉到那股子当年拼出来的豪气。 这三大工程,红旗渠解决了吃水灌溉,沱江大桥连通了城市发展,武汉长江大桥打通了南北命脉,个个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它们建的时候,条件差得没法说,可中国人硬是凭着一股子劲儿干成了。红旗渠修了十年,沱江大桥抗住了地震,长江大桥几十年不倒,靠的是啥?不就是那份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红色精神吗! 到现在,这仨工程还在用,红旗渠灌溉农田,沱江大桥车水马龙,长江大桥日夜通行。它们不光是老一辈留下的宝贝,更是我们今天干事创业的动力。看看这些工程,你就知道,只要有心气儿,没啥干不成的事儿。 红旗渠、沱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这仨工程是毛主席时代的传奇,也是咱中国人的自豪。它们用事实告诉我们,红色精神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东西。今天,咱们生活好了,更得记住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你咋看这三大工程?有没有啥故事想聊聊?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毛主席时代的三大世界级工程,至今仍在用,更是体现了红色精神! 红旗渠,提起这个名
原上花绽放
2025-07-15 00:40:41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