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驻军多年,日本为啥不痛恨美国,反而有深厚的亲美情结?这就是受虐式感恩,当暴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7-15 09:12:55

被美国驻军多年,日本为啥不痛恨美国,反而有深厚的亲美情结?这就是受虐式感恩,当暴力以恩惠形式出现,受害者就会主动为施暴者辩护。 心理学层面,这就是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大型临床现场。受害者不仅不仇恨迫害者,反而对其产生依赖和认同,甚至爱慕。就像被劫持的人质在获救后,不仅不恨绑匪,反而为绑匪辩护。 先来一波“蘑菇使者”物理摧毁,再来一波“民主改造”精神重塑。广岛蘑菇云还没散干净,横须贺美军基地的烧烤烟火就续上了,大和民族在边上歌舞助兴。挨最毒的打,唱最乖的歌。 1945年广岛核爆后,麦克阿瑟以“仁慈征服者”姿态进驻日本。当他走下“巴丹号”专机时,东京街头跪倒一片。当老麦把牛奶粉分给饥饿的孩童时,《朝日新闻》头版标题就变成了——救世主降临! 当饥饿消化尊严,面包就远比主权实在。为了赚取驻日美军的刀乐,50多万“潘潘女郎”为美军提供贴身服务。当时的日本小孩都会两句英语:“你想见我姐姐吗?”“我要巧克力!”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下注天量军需订单。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在回忆录中说:“我们拆解美军收音机仿制时,就像信徒触摸圣物。” 当三菱和川崎重工靠维修战机和军舰,丰田和日产靠制造军用卡车和吉普车,东芝、日立和尼康靠制造通讯器材和光学仪器起死回生时,东京就从“李梅烧烤”中活过来了,整个日本就从废墟上崛起了。 尽管这种崛起是地缘博弈副产品,但日本民众仍将功劳归于美国。尽管“广场协议”让日本失去了几十年,但日本民众依然感激美国开放市场,恰如稻盛和夫所说:“美国是严厉的父亲,打你但教你赚钱!” 驻日美军在东京银座开设全英文电台,推行美式生活方式,系统改造日本生活方式,让日本人在爵士乐、可乐和面包中完成文化认同。比如,驻日美军在东京代代木公园建造美式别墅区,让日本女人痴迷于带草坪的“梦想之家”。 欲驯服菊花,必先折断武士刀。美国对日本娱乐领域的改造,堪称“文化基因编辑”。先是物理阉割“昭和硬汉”,再批量生产“平成废柴”,最终让日本把文化自卑酿成美式拿铁。 日本政府则被改造成了具有“留美血脉”的政府,当前日本内阁20名大臣中,就有数人拥有美国名校学位。比如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土交通大臣中野洋昌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日本外务省文件显示,80%的课长级以上官员都需要赴美接受“价值观培训”,不去连晋升资格都没有。培训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外交策略及“美式价值观”内化课程,目的就是构建日美之间的“认知同盟”。 美国还对日媒进行了系统性改造,设立民间情报教育局直接监管媒体内容。1946年成立日本新闻协会,制定新闻伦理纲领,麦克阿瑟通过该机构实施新闻管控。直到现在,很多日本媒体集团创始人都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尤其在数字媒体领域。 《朝日新闻》股东就包含与美国政府有关联的财阀。日本读卖新闻接受CIA资金扶持,2025年美国对日加征25%关税时,它就引导日本民众重点讨论“如何改进汽车质量”,而非谈论主权屈辱。 在广岛核爆纪念仪式上,但凡演讲就必提“和平”,却回避日本在亚洲的侵略历史。2016年5月27日,奥巴马在广岛献花并演讲,17次提及和平,0次提及侵略。以至于日本人甚至要求美国就扔原子弹道歉,简直匪夷所思。 其展馆解说词更是将核爆归因于“战争悲剧”,闭口不提“军国主义后果”。这种“选择性悲情”使日本民众将美国视为“可恨但公正的审判者”。 所以,日本亲美情结的本质,是弱者在霸权秩序下的适应性进化。历史层面,将创伤转化为“受虐式感恩”。文化层面,把殖民内化为“宿主共生体”。利益层面,用主权置换安全感。民族层面,在慕强心理中消解耻感。 把枷锁当护身符,将创伤美化成交学费。昔日武士刀,今朝美甲锉。恰如吉见俊哉在《亲美与反美》中预警:当一个民族把外部强加的秩序,当作自然法则时,其文明延续性就会被系统性阉割!

0 阅读:1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鱼记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