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其实早就想打了,只是双方对于战争的形势没有达成统一意见而已。你想想,为啥我们接连试飞两款六代机,海军的军舰也是一艘接一艘地下水?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现在的情况就是,中美之间还没谈拢。美国更想解决我们之间的大矛盾,而我们却更想先把台海这样的“小账”算清楚。所以说,我们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一旦老美先出手,我们这边才会出手。 对于军事现代化的推进速度,不能光看地图上那几道红线,更要看具体装备更新的节奏。 歼20的出现提升了中国在制空权层面的底气,但更关键的是,六代机的研制其实早就开始,而且最近接连有媒体曝光,新一代的六代机已经进入测试阶段,甚至暗示这种机型未来可能有不止一种方案。 新六代机可能在智能化、信息化和作战半径等方面具备完全跨代的性能,目标直指美国空军厉害的那几款新型隐身战机。 和空天领域并驾齐驱的还有海军,中国这几年造舰提速令人侧目,军港里新军舰一艘挨着一艘下水,美国和很多独立智库评估,中国光是造船工业的体量就已经甩美国几条街。 同等时间段内,解放军海军能出来的新舰艇数量和种类,几乎让对手难以同步应对,更别说一旦出现大规模冲突,补充和修复舰艇的速度也远远超过美国。 这对比一拉开,意味着如果冲突拖得时间久一点,中国在本土近海的作战能力会持续增强,而对手很多时候可能还在等新船出坞。 之所以要这么做,不光是想秀肌肉,最实际的考虑还是两国关系在变,中国在台海、南海等方向,早已把最先进的主力装备部署到要害区域,就是要随时防止意外发生。 从军力储备这一层,准备得越多心里底气就越厚,一旦事态升级,至少不会被人卡脖子,这种投入看似只是防范,但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也没必要搞得那么急,这种未雨绸缪本质就是一种“边博弈、边积累”、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的思路。 很多人说,中美真正打起来的导火索不一定是大国争霸,而有可能是台海小账,美方希望先把大问题理清楚,比如全球科技规范、产业链布局,尝试用身边的盟友一起组团平衡中国,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优势地位。 美国虽然对台军售不断,同时也保持所谓“战略模糊”,既不说死要直接和中国硬碰,也不放松对台的支持,这中间的微妙态度就是想继续维持一种模棱两可,随时根据局势微调姿态。 但中国这边很明确,主要矛盾不是全球大棋盘,而是台海头上的那块“核心利益”,不管美国的战略模糊是不是还管用,中方都不会为了别的问题而让台海妥协半步。 至于美中会不会真动手,现在还不好断言,但必须看到,这种持续的高压、不断上台阶的装备竞赛,说明两国彼此都在进行一场“谁忍得住”的较量。 美方在台海问题上始终有所保留,但各种外围遏制动作从没停过,中国表面看来保持战略定力,但每一波新装备的服役、每一次大规模演习,都是对复杂局势的回应。 而这种备战和忍耐一起推进的方式说明,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地里都在下大棋,就像不少分析家讲的,当前的台海局势已经处在“高风险区间”,所有相关方都明白,任何失误或者误判都可能成了引爆点,一旦有人踩过红线,剩下的就是比反应速度和硬实力。
中美其实早就想打了,只是双方对于战争的形势没有达成统一意见而已。你想想,为啥我们
修竹崽史册
2025-07-15 11:4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