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能输,这不仅关乎俄罗斯自身,更牵动着世界格局,与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息息相关。在我看来,俄罗斯的存在是牵制北约的关键,一旦俄罗斯倒下,北约便没了顾忌,其势力延伸至亚太也将成为可能。 冷战结束以后,北约采取了多轮东扩,地理势力不断接近俄罗斯边境,这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压缩,对安全形势非常敏感。 最近几年北约不仅在欧洲发展,还频频把触角伸向亚太,无论是加强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对话,还是军演合作,北约在亚太存在感明显增强。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只要俄罗斯失去了对北约的牵制,北约可能会更无所顾忌,迈向全球更多核心区域,这对于亚太地区安全格局来说是非常现实的压力所在。 俄罗斯承担着遏制北约向东、向亚外扩展的“闸门”角色,如果俄罗斯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彻底被削弱,北约和美国无疑会把更多资源投入印太和其他重点区域,地缘安全竞争将加剧;亚太安全环境也会更加复杂,局部冲突风险甚至会上升。 对我们来说,虽然立场上一直倡导中立、呼吁和平,但从维护现有安全秩序和多极化格局的实际利益出发,俄罗斯的稳定不可或缺,要是真“倒下”,会造成一连串连锁反应,对我们自身的长远安全和发展空间都非常不利。 俄乌冲突长期化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俄罗斯和美国、欧洲之间的全面角力,虽然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严厉制裁,但俄罗斯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远超许多人的预期。 卢布没有崩盘,外贸顺差创纪录,能源出口依然坚挺,和印度、土耳其等国的贸易还在增长。俄罗斯顶住压力,说明简单的外部打压无法一蹴而就地压垮这样一个大国。 反观欧洲,因为能源供应结构被打破,经济代价其实比表面上看到的还要沉重,制造业外流、企业破产数创新高,内部通胀和民生问题一度非常突出,这些现实因素使得欧洲对俄乌冲突长期化既充满无力感,也降低了快速解决问题的意愿。 西方全方位制裁没能把俄罗斯拖垮,但对全球供应链影响很大,欧洲工业遭遇重创,能源和粮食不稳定,全球经济重心又进一步向亚太倾斜。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拒绝盲目跟随西方制裁,寻求更独立的合作与发展路径,去美元化的趋势也在加速,“全球南方”的集体行动力变强。 俄乌冲突没有让西方如愿掌控局面,反而推动国际多极化进程不断分化加快。 2024年6月俄朝签订了全面战略伙伴条约,朝鲜对俄方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虽然被外界高度警惕,但对西方的遏制力却起到加强作用。 俄朝结盟意味着俄罗斯并没有被彻底孤立,在朝鲜的配合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西方“围堵”,合约里不仅覆盖了政治、经贸,还涉及武装和安全合作,两国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战略手段,相互配合本身就是对美国和北约围堵策略的现实回应。 西方当然把它看成新的地区变量,但短期内很难对其造成根本影响。 当然,美国在整个冲突中的行为也值得一说,虽然美方持续提供武器、技术、情报等支持,实际上却一直很克制,避免直接和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 这种做法不仅体现出美国对全面战争风险的高度重视,也说明它担心一旦真“下场”会掉进失控的深渊。 美国希望冲突在一个它可控的框架里长期消耗下去——既拖住俄罗斯和欧洲,也能服务于自己主导的全球战略,如压制欧盟独立性、拉拢盟友共同制衡中国这样的目标。 实用主义和利益驱动之下,美国其实最怕乱局突破现有“红线”,真正引发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 可以说,俄罗斯对全球多极格局的维持具有结构性意义,如果它被压垮,不但欧洲、亚太都会依次“被动”,北约的全球扩展和美国的战略渗透可能更上一层楼,世界会加速走向两极或新冷战。
“如果你敢打乌克兰,我就要轰炸莫斯科,把莫斯科炸成稀巴烂”,还对中方放狠话,如果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