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籍前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商业总会荣誉理事长王金平今天表示,大陆将汉翔航空等8家台企列实体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应就是剑指稀土,跟稀土有关,因高阶军事设备对稀土资源高度依赖。王金平表示:台湾地区进口的稀土材料部分来源大陆,这很麻烦。 稀土在现代工业和军事领域那可是“工业维生素”。像镝、钕、镨这些稀土元素,在制造高精度导弹、雷达系统、无人机飞控装置时必不可少。 就拿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雄风”系列导弹来说,其尾翼的耐高温涂层就依赖镝元素,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也得靠稀土材料来提升。汉翔航空生产的“经国号”战机,复合材料里的镧系元素同样来自大陆。没有这些稀土材料,台湾军工企业的生产线可能就得停摆。 那台湾的稀土供应链到底啥情况呢?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的稀土超过6000吨,占其进口总量的96%。这些稀土不仅用于半导体产业,还有相当一部分被转用到军事用途。 比如,台军“海鲲号”潜艇项目中的永磁电机,所需的镨钕合金85%都来自大陆。要是大陆切断供应,这个号称“台船自造”的潜艇计划可能就得泡汤。更麻烦的是,台湾自身缺乏稀土冶炼技术,就算想从其他地方进口原材料,也得依赖大陆的加工能力。 大陆这次把汉翔航空等8家台企列入实体清单,就是精准打击了台湾军工产业的命门。汉翔航空作为台当局直接参股的军工实体,承担着“台机台造”的任务,其F-16V战机升级项目需要大量稀土材料。 经纬航太科技公司生产的军用无人机,电机里的钕铁硼磁材也来自大陆。一旦这些供应链被切断,台湾军工企业不仅要面临高昂的替代成本,还可能导致项目延期。以汉翔航空为例,F-16V战机的日维护成本可能会暴涨至15万美元,这对台湾防务预算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台湾当局之前一直宣称在推进“非红供应链”,试图减少对大陆的依赖。但实际情况是,这个计划进展缓慢。就拿“海鲲号”潜艇项目来说,之前因为日本断供高强度钢材就已经搁浅,现在再加上稀土断供,可谓是雪上加霜。 而且,台湾的轻稀土加工技术落后,关键零部件还得依赖大陆的半成品。就算台湾想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其他渠道进口稀土,也得经过大陆的加工环节,因为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集中在大陆。 大陆这次出手,其实是对台当局一系列挑衅动作的反制。上个月,台湾当局配合美国将华为、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试图遏制大陆的高科技发展。 紧接着,赖清德又以“团结十讲”包装“两国论”,加速推进“雄升”导弹量产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大陆祭出稀土出口管制这招,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正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的出口管制措施并非一刀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大陆对两用物项的出口有严格的审查机制。如果台湾企业能证明其采购的稀土不用于军事用途,还是有可能获得出口许可的。 但现实情况是,台湾军工企业很难完全剥离军事属性。比如,攻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防弹衣、头盔等军警用品,虽然表面上是民用,但实际上是为“台独”势力维持军事治安提供基础保障。 台湾当局现在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硬扛大陆的制裁,台军的“勇鹰”教练机量产计划可能会因复合材料短缺而夭折,“雄风”导弹的产能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妥协让步,又等于承认“以武谋独”的策略行不通。更关键的是,大陆这次制裁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任何配合“台独”分裂势力的企业,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从国际层面看,大陆的稀土出口管制也影响到了美国。台湾部分稀土被转售给美国军工企业,帮助其缓解稀土短缺问题。但随着大陆加强打击走私出口专项行动,这种灰色产业链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美国国防部虽然试图通过回收稀土、寻找替代材料等方式应对,但短期内很难摆脱对大陆的依赖。 大陆这次将汉翔航空等8家台企列入实体出口管制名单,就是抓住了稀土这个战略资源的关键。台湾军工产业对大陆稀土的高度依赖,让其在两岸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要想破解这个困局,台湾当局得认清现实,停止“以武谋独”的危险行径,回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轨上来。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反制措施。
相差6293票,岛内罢免结果出炉,朱立伦全力催票,赖清德高兴早了。目前,岛内的“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