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啊!尹锡悦即便被逮捕了依然态度强硬。 7月15日,多家韩国媒体曝出猛料,负责调查他涉嫌内乱罪的特别检察组,已经连续两次要求正在被看押的尹锡悦到首尔高等检察厅接受调查,可这位前总统就是软硬不吃,不仅无正当理由拒不到案,甚至连强制到案程序都拿他没办法。 7月10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以“毁灭证据可能性”为由,批准了特检组的逮捕申请,尹锡悦时隔124天再次被收押。法院特别指出,尹锡悦在戒严解除后伪造戒严文件、指示删除共犯加密电话记录,这些行为本身就构成证据毁灭。 更关键的是,特检组在7月14日对军方场所的搜查中,查获了尹锡悦亲自指示向平壤派出无人机的关键录音。这些无人机被改装安装传单桶,明知有坠落风险却故意诱导朝方报复,这一证据直接指向尹锡悦涉嫌外患罪。 然而即便深陷旋涡,尹锡悦依然没有服软的意思。7月11日,特检组首次要求他到案受讯,他以“健康原因”拒绝;14日特检组启动强制到案程序,首尔拘留所却反馈“难以执行”,因为尹锡悦拒绝离开监室。 特检组人员无奈表示,考虑到他是前总统,实在难以动用武力。这种局面让特检组陷入两难:继续强制传唤可能引发舆论争议,直接起诉又担心证据链不够完整。 有法律专家分析,尹锡悦作为资深检察官,对调查程序了如指掌,他正是利用法律空子进行对抗。根据韩国法律,嫌疑人在被拘留期间虽有配合调查的义务,但并无明确条款强制其到案,这给了尹锡悦可乘之机。 目前特检组有两个选项:一是采取上门调查,直接到拘留所讯问;二是跳过问询环节,依据现有证据直接起诉。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风险。上门调查可能降低讯问效率,而直接起诉若证据不足,可能影响后续定罪。 更麻烦的是,尹锡悦的支持者仍在暗中活动,试图通过舆论施压。7月14日,部分尹锡悦的铁杆粉丝在首尔街头集会,高呼“政治迫害”,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让特检组的调查愈发艰难。 从案件审理过程来看,尹锡悦的策略十分明确:通过拖延战术消耗检方资源,同时利用法律程序漏洞进行抗辩。他在每次庭审中都坚持冗长的自我陈述,试图主导舆论走向。 例如在4月的首次公审中,他用79分钟逐条反驳检方指控,将公诉状描述为“时间线罗列的法理谬误”。这种对抗姿态不仅让庭审进度严重滞后,也给特检组的证据链构建带来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尹锡悦的态度强硬与其政治资本的丧失密切相关。失去总统豁免权后,他已无退路可言。有分析认为,他试图通过“背水一战”的姿态,在支持者中塑造“悲情英雄”形象,为未来可能的政治复出埋下伏笔。 然而现实情况对他极为不利:特检组掌握的无人机行动录音、伪造文件证据、以及军方证人的证词,正在编织一张越来越紧密的证据网。尤其是无人机事件,直接将他的行为与“危害国家安全”挂钩,这在韩国司法实践中几乎是难以洗脱的罪名。 这场政治风暴的影响早已超出韩国本土。中国驻韩大使馆已就尹锡悦被捕后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向在韩公民发出安全提醒。国际社会也在关注韩国司法独立性能否经受住考验。 尹锡悦的案件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韩国民主制度的一次压力测试。如果司法程序最终能穿透政治博弈的迷雾,或许能为韩国政坛重建法治公信力;但若案件沦为政党倾轧的工具,韩国社会的撕裂将进一步加深。 截至7月15日,尹锡悦仍被羁押在首尔拘留所。特检组已决定在15日下午再次尝试强制传唤,而他的律师团则表示将继续采取“合法抗争”。这场持续半年多的政治大戏,正在进入最惊心动魄的高潮阶段。
难以置信,韩国就在刚刚宣布了!7月14日,韩国特别检察组为彻底查清前总统尹锡悦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