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年 9 月 19 日,一位英勇无畏的女子被敌人押往刑场。敌人穷凶极恶,将她的四肢牢牢绑在木桩之上,进而对她施行了惨无人道的凌迟之刑。所幸,五年之后,终有人为她伸张正义,报了这血海深仇。 贺满姑,湖南桑植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是个动荡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20世纪20年代,革命的火种在中华大地燃起,贺满姑受到新思想的感召,毅然投身革命。她不是书生,也不是高官,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不平凡。她加入了当地的农民运动,组织群众反抗压迫,宣传革命理念。她的勇敢和坚定,让她成为敌人眼中的钉子。 目击者回忆,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高喊着革命口号,声音虽微弱,却震撼人心。她的牺牲,不是软弱的终结,而是对革命信念的坚定见证。 贺满姑的死讯传开后,当地群众悲愤交加。她的牺牲激起了更多人的觉醒,也为后来的抗争埋下了种子。然而,她的血债并未就此了结。五年后,也就是1933年,她的儿子贺龙山长大成人,继承了母亲的遗志。他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最终找到机会,为母亲讨回了公道。据史料记载,贺龙山联合当地的革命力量,成功打击了当年迫害贺满姑的敌人。这不是简单的个人复仇,而是正义对邪恶的回应,是革命信念的延续。 复仇的五年,是漫长的等待,也是信念的传承。贺满姑的儿子并非孤军奋战,他背后是无数革命者对正义的渴望。那些迫害她的人,穷凶极恶,却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审判。五年后,正义得以伸张,这不仅是对贺满姑个人的告慰,也是对那个时代无数牺牲者的回应。 贺满姑的故事,还让我们看到人性的两面。有人选择残暴,有人选择抗争。她用生命证明,平凡的人也能书写不平凡的历史。而那些施暴者,他们的恶行虽能逞凶一时,却无法抹去真相。时间会还给历史一个交代,正如贺龙山用行动还给了母亲一个交代。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