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蒋介石拒绝和谈,一边叫嚣着要“划江而治”,一边带着儿子蒋经国灰溜溜的逃至长江北岸。此时有一位国名党高级将领,却选择与全家老小留在北平。气的蒋经国拍着桌子大骂:此人太过天真,将来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1949年初,中国内战已经到了尾声。共产党这边势如破竹,解放军接连拿下东北、华北,国民党军队是一败涂地。蒋介石眼看北平守不住了,就想着撤到长江以南,搞个“划江而治”,保住半壁江山。那时候,北平已经被解放军包围,国民党大佬们人心惶惶,不少人收拾行李准备跑路。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匆匆忙忙逃到长江北岸,打算再图后计。可就在这关键时候,有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却选择不走,留在了北平。 他就是张治中,字文白,1890年出生在安徽巢县。说起张治中,那可是国民党里的老资格。他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里都立过功,算是蒋介石手下的重要人物。不过,他跟其他国民党将领有个大区别——他从没跟共产党打过仗,反而跟共产党那边关系不错,尤其是跟周恩来,那是多年的老交情。 张治中的军旅生涯起步挺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投身革命,后来进了保定军校。1924年,他被调到黄埔军校,干过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跟当时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搭档过。俩人工作上配合得挺好,私下也处出了交情。1925年,周恩来跟邓颖超结婚,张治中还自掏腰包,在广州摆了两桌酒席给周恩来贺喜,可见这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到了抗战时期,张治中名气更大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他带着第五军在上海跟日军硬干,打得日军吃了大亏。1936年西安事变,他主张和平解决,跟周恩来一起参与谈判,帮着把事儿给平了。1945年抗战胜利,蒋介石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张治中负责安全,亲自护送毛主席到机场,态度那叫一个诚恳。 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搞了最后一轮和谈。张治中是国民党这边的首席代表,跟周恩来他们面对面谈。当时国民党已经不行了,张治中还是想争取和平,希望能停战。可南京政府那边死硬到底,拒绝签字,和谈彻底崩了。和谈结束后,张治中本来要回南京复命,但周恩来劝他别走,说回去肯定没好果子吃,不是被猜忌就是被软禁。张治中琢磨了一下,觉得有道理,加上全家老小已经安全到了北平,他就决定不走了,干脆留下来迎接新中国。 张治中这决定,直接把蒋经国气炸了。蒋经国觉得他这是投靠共产党,太天真,迟早得完蛋。他当时就拍桌子骂,说张治中将来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可事实是,张治中留下来后日子过得挺好。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还干过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干得有声有色。1969年,他在北京因病去世,活了79岁,周恩来还亲自去悼念,送了他最后一程。 张治中为啥不跟蒋介石跑?其实他心里有杆秤。他跟共产党打了那么多年交道,知道国民党这艘船已经漏得不行了,继续跟着蒋介石混,迟早得翻船。他跟周恩来的交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俩人理念上有些地方还挺合拍,尤其是对和平的追求。他留在北平,不光是给自己找条活路,也是想为国家做点实事儿。 再说了,1949年那会儿,北平老百姓都盼着和平,谁也不想再打仗。张治中这选择,其实也顺了民心。他没像有些国民党将领那样死硬到底,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愿意接受新局面,这一点挺让人佩服的。
1943年,延安的特务全军覆没,戴笠百思不解,至死不知是因误招一小学教师。19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