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首访中国,李在明考虑了整整十天,最后的决定并不让人意外 2025年7月15

枫叶如火染秋山 2025-07-16 02:25:33

要不要首访中国,李在明考虑了整整十天,最后的决定并不让人意外 2025年7月15日,韩国《每日经济新闻》一则独家消息,上任不足两月的总统李在明,最终决定:不参加9月3日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从接到邀请到做出决断,青瓦台整整权衡了十天。 一位总统府相关人士用一句韩式外交辞令解释:“美韩元首会谈、日韩首脑会谈尚未敲定,此时访华可能冲击现有外交格局。” 潜台词再清楚不过,华盛顿的眼神,他不得不看。 7月初,李在明政府上台不到两周,韩联社披露总统府正遴选特使,计划月内前往美、日、中三国递交亲笔信。 这一举动看似例行公事,实则是屈服于在美国手下生活的无奈。 李在明的特使计划,本质上是对尹锡悦时期外交路线的纠正。 尹锡悦执政时只向美日派遣“政策协商代表团”,切断了向北京派遣特使的。如今恢复对华特使渠道,青瓦台试图释放明确信号:新政府愿修复尹锡悦时代的外交失衡。 李在明愿意接触中国,可面临的国际形势并不轻松。 7月11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政策局局长张成吉在闭门会议中透露,美韩贸易谈判桌上美方条件堪称苛刻,加征25%关税,并要求韩国在造船业等领域配合美国“遏制中国”。 尤其是美国参议员鲁比奥原定7月8日访韩,却在最后一刻以“国内局势”为由取消行程。 而就在此前G7峰会期间,李在明期待与特朗普的会晤,最终只见到了日本政客石破茂。韩国媒体毫不客气地点破,特朗普这是在警告韩国。 可中国占据韩国出口28%的份额,半导体领域依存度更达惊人的63%,李在明很清楚的一点就是:“不能将所有筹码押注美国” 当韩国总统办公室官员7月13日解释不参加北京活动时,抛出一个令人错愕的理由:“文在寅2017年访华,这次轮到中方回访了。” 这种将八年前的访问顺序作为外交借口的做法,暴露了韩国在战略选择上的尴尬。所谓“互访顺序”只是托词,根源在于韩国既渴望中国市场红利,又畏惧美国制裁大棒。 说来说去,这些都不是决定李在明参不参加的最终因素。 青瓦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主要看两个因素:特朗普是否出席北京活动,以及朝核问题能否借此突破。 这种观望姿态本质上还是主权意识的丧失,如今的韩国依旧逃脱不了“美韩同盟至上”的桎梏,中韩关系的突破只能等待更具魄力的时机。

0 阅读:554

猜你喜欢

枫叶如火染秋山

枫叶如火染秋山

枫叶如火染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