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二年,刘太后刚下葬,燕王赵元俨面色凝重地求见宋仁宗,屏退左右后,这位“八贤王”向皇帝吐露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陛下,刘太后不是圣上生母,陛下生母实乃李宸妃!民间甚至传说刘太后用狸猫换太子害死了李宸妃!”
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仁宗瞬间呆立,自幼被灌输的“刘太后即生母”的认知轰然崩塌。未及他消化这身世巨变,燕王接下来的话更是火上浇油,字字诛心:“宸妃娘娘当年之死…恐非善终!宫中多有传言,道是遭人构陷、含恨而终,身后更是凄凉,仅以微末之礼草草安葬…” “死于非命”、“凄凉下葬”这些字眼像淬毒的钢针,狠狠扎进仁宗的心。
回到大中祥符三年,始终未孕的刘娥将侍女李氏推至宋真宗身边。李氏一夜承宠即怀龙种,次年生下赵祯。刘娥当场抱走婴儿宣称己出,李氏仅获封“崇阳县君”(低级女官),被迫母子分离。
此前宋真宗一直欲立刘娥为后,却因她出身歌女、又无子嗣遭寇准等重臣激烈反对。借李氏得子后,真宗强硬封后,甚至绕过拒写诏书的翰林学士,终使刘娥成为宋朝第一位出身寒微的皇后。
明道元年(1032年),李宸妃病危,刘太后才晋升她为“宸妃”,但拟按普通嫔妃规格下葬。宰相吕夷简紧急进谏:“太后若想刘氏全族平安,必以皇后之礼葬宸妃!”刘娥猛然醒悟——若仁宗将来得知生母潦草安葬,必会清算刘家。她当即下令:以一品皇后规格治丧,赐珠冠、霞帔入殓;梓宫停放皇家洪福院,葬礼极尽哀荣;按吕夷简密奏,以水银实棺保遗容完整。
此时,燕王赵元俨的一番话令仁宗悲愤交加,他下令派兵包围刘府,并亲赴洪福院开棺验尸。棺中景象却令其震惊:生母身着皇后华服,遗容在水银保护下安详如生,毫无被害痕迹。仁宗抚棺痛哭:“人言岂可信哉!”随即撤兵,并向刘太后灵位叩拜:“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此后果如吕夷简所料:仁宗感念刘太后养育之恩,追尊她为“章献明肃皇后”,厚赏刘氏一族。而生母李宸妃虽被追封太后,却终生未与亲子相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