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那边静悄悄的。 7月15日过去两天了,韩国文化部门没拿出任何东西。联合国要他们证明泡菜、端午祭这些东西真是他们的原创。 中国提交了137项证据。马王堆汉墓的豆酱坛子距今2100年,比韩国现存最早文献早了近千年。敦煌唐代灯会图谱里藏着长安地名,韩国申遗材料却把这两个字涂掉了。 他们试图修改高丽时期的燃灯会图谱,结果实验室检测出墨迹是新的。韩国最后交了不到三十页材料,其中三页还有涂改痕迹。 以前申遗看活态传承,规则有空子钻。现在联合国要查历史源头,韩国拿不出唐代以前的实物或文字记录。江陵端午祭早年叫江陵祭,1926年改名后硬贴端午。 这事儿说穿了,哪是什么文化争夺,分明是历史底气的较量。你看马王堆那坛豆酱,陶土上还沾着两千年前的发酵痕迹,考古人员用显微镜都能数出里面的大豆纤维——这可不是随便找个老坛子刻上字就能冒充的。韩国博物馆里最老的泡菜容器才到李氏朝鲜中期,换算成中国纪年还在明朝呢,怎么跟西汉的实物比? 更有意思的是燃灯会那档子事。敦煌藏经洞里的唐代图谱,连灯架上雕刻的缠枝莲纹都带着典型的中原风格,旁边标注的"长安"二字被人用墨块盖住,可紫外线一照全露馅了。韩国学者辩称是"后世修补",实验室却测出那层墨是2010年以后的化学合成品——总不能说八百年前的高丽工匠就用上现代颜料了吧? 江陵端午祭改名那笔账更清楚。1926年的地方档案里写得明明白白,当时为了配合殖民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才把延续几百年的"江陵祭"添了个"端"字。现在翻出来的老照片里,那会儿的祭祀仪式还带着明显的萨满教痕迹,跟咱们端午挂艾草、划龙舟的习俗八竿子打不着。 有人说文化是流动的,谁用得好就该归谁。这话没毛病,但前提是得尊重源头。就像寿司源自中国唐代的鲊,日本人从没否认过,反而把改良后的技艺做到极致,这才叫文化传承。可要是拿着别人的老祖宗物件,改个名字就说是自己的原创,那不是传承是抢祖宗。 联合国这次较真,其实是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文化自信不是靠嘴硬,得有实打实的文物、文献撑腰。咱们故宫里藏着宋代的端午帖子词,苏轼写的;新疆出土过唐代的粽子遗存,苇叶还保持着包裹的形状。这些东西不会说话,却比任何辩解都有力量。 现在首尔街头的泡菜店还在卖着标着"传统美食"的辣白菜,只是货架上的宣传册悄悄撤下了"起源地"字样。或许过些日子,他们会想明白:承认文化的来处,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是为了抢别人的历史,连自家档案都敢改。
首尔那边静悄悄的。 7月15日过去两天了,韩国文化部门没拿出任何东西。联合国要他
赵财苗
2025-07-16 15:44:03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