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反其人之身!新加坡媒体最新爆料,中国不仅限制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的出口,甚至还把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也给限制了,说白了,咱们的这项规定是不允许“技术转移”,只能出口产品! 事情得从2025年7月15日说起。当天商务部联合科技部发布了最新版《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新增的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里,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这些关键工艺全被划进“禁区”。更绝的是有色金属冶炼技术也被“加料”,锂辉石提锂、卤水提锂这些核心流程都得经过严格审批才能对外合作。这波操作直接掐住了新能源产业的“七寸”,因为这些技术是生产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命门。 美国那边刚在7月解除了三家芯片设计软件公司的对华出口限制,前脚刚松口,后脚中国就亮出了新底牌。美国过去几年用技术封锁卡中国脖子,现在中国反手就是一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毕竟中国在电池领域的地位今非昔比,全球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里,中国占了六席,龙蟠科技这样的企业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全球市场份额就超过6%。 那么,限制技术出口会不会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答案是多虑了。根据新规,企业只要拿到许可证,该投资的项目照样能推进。北方稀土刚投产的全球最大稀土原料基地,用的全是自主研发的绿色冶炼技术,从焙烧到萃取全流程数字化控制,产能和环保指标都是行业标杆。 欧盟刚搞出《新电池法规》,想通过碳足迹标准筑起绿色壁垒,结果中国这边反手就推出碳足迹管理体系,从核算标准到数字护照一应俱全。现在欧洲车企想拿到符合新规的电池,要么买中国的技术,要么就得花大价钱改造生产线。 以前,那些依赖中国技术的外国企业能低价引进中国的提锂技术,现在只能高价进口碳酸锂、氢氧化锂这些产品。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卤水提锂技术能把生产成本压到每吨3万元以下,而欧美企业用传统工艺得花5万元以上。这种成本差距,让不少海外厂商叫苦不迭。 这场技术博弈的背后,折射出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深刻变革。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引进技术的追赶者,而是开始主导规则的制定者。当美国还在纠结要不要放宽对华芯片出口时,中国已经在新能源领域筑起了技术护城河。 未来,欧美国家大概率会出台反制措施,但中国手里的牌显然更多。毕竟全球70%的锂资源加工产能都在中国,而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专利咱们更是握有近半壁江山。当“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技术”,那些曾经的技术霸主,或许该重新审视这个东方大国的崛起逻辑了。
以其人之道反其人之身!新加坡媒体最新爆料,中国不仅限制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的出
风林事儿说
2025-07-17 11:16:40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