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如今眉头紧锁,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夹缝中的“外交困境”。 面对北京的庆典邀请,他权衡再三选择婉拒,转而提议中方出席接下来在韩国举办的APEC峰会。这背后是韩国政府的外交坚持:韩方坚持必须中方先踏上韩国土地,以平衡2017年文在寅的北京之行,摆正外交天平。 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你来我往”要求,却将李在明置于中美战略博弈的火力夹击之下。 • 美方虎视眈眈: 美国贸易威胁的阴影正笼罩韩国企业。华盛顿挥舞的经济大棒让李在明不得不谨慎。此刻若高调访华,是否会进一步刺激美国?万一华盛顿借此加大对韩企加税力度,本就承压的韩美贸易协定可能命悬一线,代价沉重。 • 国内猎枪瞄准: 与此同时,国内保守力量早已举起“政治猎枪”,高声指控所谓“中国干预韩国选举”。在选情微妙、政治高压的环境下,任何向中国示好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成低头甚至“通敌”。李在明稍有差池,就会被贴上“亲中”标签,引爆国内政治地雷。 于是,李在明被卡在了双重压力之间:向右怕得罪美国,动摇本国经济命脉;向左又担心触碰国内敏感的“反华”神经,引火烧身。这微妙的外交平衡术宛如高空走钢丝,一步踏错后果不堪设想。 赴北京?怕惹怒山姆大叔,贸易大棒无情落下。亲近中国?又畏惧国内保守派的撕咬式攻击和“干涉选举”的指控。李在明深陷这场由中美角力引发、国内政治推波助澜的外交乱局之中,那“川”字形的紧锁眉头,正是其骑虎难下的真实写照。每一步外交选择,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风暴。
李在明夹心饼干难做!拒赴京阅兵后,中美韩外交乱局逼其“眉头成川”
雨书
2025-07-18 11:24:44
0
阅读:15